白垩纪 巅峰与终结

尘封的白垩纪往事
提到白垩纪,可能你立刻就会想到暴龙大战三角龙的情景。其实在白垩纪期间,无数恐龙来了又去,暴龙、三角龙只是白垩纪快结束时才出现的“末代恐龙”。20世纪末以来,古生物学家在非洲国家尼日尔的沙漠中展开挖掘,发现了一个距今1.1亿年前的恐龙世界。
当时地球处于早白垩世,尼日尔所在的非洲西北部并不是沙漠,而是大片的湿地和森林。雨季的几场豪雨过后,平原上洪水泛滥,地面长出了一丛丛蕨类植物,如同浸了水的绿色地毯。“地毯”上有两条恐龙正在啃食嫩叶,它们是尼日尔龙。

尼日尔龙
中型蜥脚类恐龙,体长10~12米。它们的嘴巴又宽又平,里面有数百颗细小的牙齿以切碎植物,每半个月就换一次牙。
中型蜥脚类恐龙,体长10~12米。它们的嘴巴又宽又平,里面有数百颗细小的牙齿以切碎植物,每半个月就换一次牙。

豪勇龙
鸟脚类植食恐龙,是禽龙的近亲。体长8米,能用四足或双足行走。从脊椎伸展出高耸的背帆,可能具有散热功能。
鸟脚类植食恐龙,是禽龙的近亲。体长8米,能用四足或双足行走。从脊椎伸展出高耸的背帆,可能具有散热功能。

始鲨齿龙
体长6~8米的兽脚类食肉恐龙,口中剃刀般的利齿适合撕裂皮肉,双眼上方还有眉骨突起形成的“角”,可能用于求偶打斗。
体长6~8米的兽脚类食肉恐龙,口中剃刀般的利齿适合撕裂皮肉,双眼上方还有眉骨突起形成的“角”,可能用于求偶打斗。

似鳄龙
兽脚类恐龙,与着名的“背帆杀手”——棘龙亲缘较近,体长11米。又尖又长的双颌适合吃鱼,背帆不明显。
兽脚类恐龙,与着名的“背帆杀手”——棘龙亲缘较近,体长11米。又尖又长的双颌适合吃鱼,背帆不明显。
以蜥脚类恐龙的标准,10~12米长的尼日尔龙只能算中小号,远不如侏罗纪的马门溪龙。但它们有自己的生存绝技:脑袋和嘴巴又宽又扁,口中长有两排小牙齿,总数可达600颗,能像割草机一样飞快地切碎植物枝叶,送下肚子。
在距离它们不远处的河滩上,一条似鳄龙正站在那里一动不动,凝视着水面。正如其名,它那细长的脑袋、圆锥形的牙齿,真的很像鳄鱼。别看似鳄龙的个头跟尼日尔龙差不多,这种“肉食恐龙”主要以抓鱼为生,对捕食其他恐龙没什么兴趣。尼日尔龙对它的存在毫不在意,只顾闷头大吃,突然听到一阵嘎嘎声——原来是一小群豪勇龙朝这边狂奔而来,越跑越近。这种植食恐龙七八米长,背上立着花纹鲜亮的“背帆”,平时跟尼日尔龙井水不犯河水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