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法自然林泉梦
中国古典园林里看植物
标签: 建筑文明

野趣: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
陕西蓝田县,秦岭山谷中,辋河潺潺而过。依山傍水处,曾是唐代大诗人王维隐居的“辋川别业”。庄园馆舍,今已湮灭,但别业中的各处景点,被记在书里,流传下来。
单看它们的名字,也不难想象其风采:“茱萸泮”是遍生茱萸、红果垂枝的水岸,“宫槐陌”是绿槐荫浓的小路,“竹里馆”是千竿翠竹环绕的幽静屋宇,“辛夷坞”是春日会开满玉兰花的山坳……而假如把这些景致中的植物都删去,则变得索然无味——在中国传统园林中,植物就是有这样神奇的作用。
像辋川别业这般,直接从天然山水中圈地辟成的园苑,称为“山水园”,是中式园林的上上之选。但归隐山林的机缘毕竟少有,更多时候,园林需要在城镇中,人工创造出一片“山水”。掇山造湖,自不可少,园林中的植物,也都要精心安排,才能完美模拟天然环境。

中国传统园林中,常在水域近岸处种上芦苇、香蒲等,使其具有天然湖泊的模样,增添野趣。
比如一片湖水,可以种荷花,但若只有荷花,还是像个人工水池。水面再多些荇菜、菱角、浮萍,水滨生长着芦苇、香蒲、蓼花……这才像一片自然水域,具有灵动的“野趣”。看《红楼梦》中描绘的大观园,“藕香榭”“荇叶渚”“紫菱洲”“芦雪庵”“蓼风轩”,水生植物就齐全得很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