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 飘香嘉树月中来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10期
标签: 草木庄园

参透禅意问秋香
禅房中的气氛有些尴尬——大和尚面带一丝诘难之意,而坐在他对面的黄庭坚已经怒形于色。北宋名士黄庭坚名列“苏门四学士”之首,曾经游历到今湘鄂赣交界处的黄龙山,与祖心禅师论道。禅师以《论语》发问,请黄庭坚诠释。“二三子以我为隐乎?吾无隐乎尔。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”这句话黄庭坚自小熟读,便答这是孔门弟子以为老师在学问上有所保留隐藏,孔子说我没保留,一直在言传身教。祖心禅师摇摇头,不以为然,于是二人争执不下。沉默良久,忽而禅房中飘来了桂花的浓香。禅师开口道:“闻到桂花香了吗?”黄庭坚点头称是。禅师曰:“这就是‘吾无隐乎尔’的禅意!”

桂花,中文正式名叫做木犀,原产于我国西南部,现在各地均常见栽种。桂花为常绿乔木,栽种时常为灌木状;叶对生,长圆形,革质;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,花小,白色、淡黄色、黄色或橙红色。桂花花开具浓香,常栽培用作观赏,花可用于制作香料及食品。
数年之后,黄庭坚被贬西南边陲,行于道中,忆起祖心禅师旧事,心中豁然开朗。他与禅师并未眼见桂花,闻着花香,非但能知花开满树,更知秋意渐浓。一如孔子之教导,其意不在言传,亦不在身教,而在其真心。念及此处,黄庭坚寄了封书信至黄龙山,不久收到回信,信中有言:“昔日对面隔千里,如今万里弥相亲。”其中之意,可谓与黄庭坚惺惺相惜了。
山寺月中寻桂子
闻香而知秋意,正是桂花在古时带给人们的经典意境。阴历八月,桂花飘香,恰逢中秋佳节,于是有了许多桂花与明月相互映衬的传说。相传月宫中有桂树,吴刚伐之而不倒,此乃神树也。甚至连《西游记》中沙和尚使用的宝杖,也是用月宫桂树制作的。相传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,曾觅得月宫桂树种子,欣欣然栽种,于是留下了“山寺月中寻桂子”的佳句。明清时《杭州府志》更是记载,武林山中的僧人,中秋之夜月华如练时,可以捡拾到天宫掉落的桂子。
至于桂花的名字,却与花无关,而是来自树木的材质纹理。南宋学者范成大认为,寻常树木,内心只有一条纵向纹理,而桂树却有两条纹理,形似古时祭祀所用的玉器圭,由此得名。又因其木质纹理如犀角,别称“木犀”,亦写作“木樨”。如今桂花的中文正式名,就依古名叫做木犀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