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帝国与泥板书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09期 作者: 何全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如今手机上网这么方便,让我们几乎忘了“图书馆”的存在。然而想当初连纸张都没有的时候,人们为了记录知识、传承文化可是煞费苦心。在2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,建立了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的亚述人,也建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,只不过他们的“书”是笨重的泥板。
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,在19世纪初被欧洲学者破译。

废墟下的泥板书

1852年,在奥斯曼帝国治下的两河流域中部,大群工人正围着一片土丘忙进忙出,不时从坑道里抬出砖块、泥板。六年来,英国人莱亚德在此组织发掘,证明这里是2000多年前亚述帝国首都——尼尼微的遗址,并把发掘出的大量文物珍宝“请”到了大英博物馆。但谁也没想到,这一年又搞了个大发现:在末代国王亚述巴尼拔的王宫废墟中,有几个房间堆着写满楔形文字的泥板,足有2万多块!

研究者们发现,这些泥板上记载的内容包括历史、地理、法律、政府档案、神话传说和天文算术等诸多方面,被分门别类存放,甚至还有目录。大块泥板被放在架子上,小一些的泥板则装在罐子里……从各种意义上看,这都是一座颇具规模的皇家图书馆,也是已知人类最早的图书馆。写满文字的泥板,就是当时的“书”。

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亚述遗址发掘,已有超过10万块泥板被发现,今天人们对亚述帝国、以及古代两河流域的了解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它们。大名鼎鼎的苏美尔史诗《吉尔伽美什》,就是靠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11块泥板才重见天日。由于亚述时期留下的泥板数量多、影响大,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出土文献的学问干脆就叫“亚述学”。

亚述人以残暴好战着称,大部分出土的亚述浮雕,主题不是打仗、打猎,就是处死战俘。

战斗民族爱文化

然而留下海量泥板文献的亚述人,却是响当当的“战斗民族”——亚述人发源于两河流域北部的贫瘠山区,数千年来以残暴嗜杀着称,在南方的巴比伦人、苏美尔人这些“文明人”眼里跟蛮子差不多。但到了公元前1000年~前612年的“新亚述”时期,亚述人在两河流域率先推广铁制兵器,有了科技优势,建立了一支包括重装矛兵、弓箭手、战车、骑兵和攻城武器组成的精良部队。新亚述的国王一个赛一个能打,几百年东征西讨,不仅统一两河流域,还建立了一个从埃及、小亚细亚直到伊朗高原西部的大帝国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