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条 灌丛行刑乱荒郊
标签: 草木庄园

草木ID卡
荆条,别名黄荆条、荆棵,产于我国北方,以及华东、华中等地,生于山坡及荒野。荆条为灌木,有时呈小乔木状;叶对生,掌状复叶,常具5小叶,边缘具齿;圆锥状聚伞花序,较稀疏,顶生,花冠淡蓝紫色,二唇形。荆条为重要蜜源植物,花和枝叶可提取芳香油,也可作为盆景栽种观赏。

垂鞭执杖动干戈
汉光武帝刘秀虽然击溃了王莽,重续汉室,但四方战乱还未平息。鲁地有军阀势力割据,光武帝令大将鲍永前往征讨。鲍永才兼文武,果敢刚正,平乱之战开场连捷。然而敌方毕竟盘踞经营已久,严防死守,战事随之陷入僵局,鲍永一时束手无策。鲁地太守身在敌营却心系汉室,一天遣人来告鲍永:孔子故里荒芜院落中的野荆,忽然一夜消失无踪。鲍永大喜,暗使太守将此事告诸天下,曰:荆者,可为刑杖,主干戈事;今野荆无故自除,必乃孔圣人垂怜百姓,当止戈休战,同往祭祀。敌军首领怕失民心,只得前往,却在祭品中暗藏兵刃,意图不轨。鲍永早已料到此节,与敌会于孔子故里,未及祭祀便先出手,亲自擒获了敌酋。
鲍永用来定计的野荆,枝条坚韧不易折断,较粗的枝干古时用来制作刑杖,细些的枝条俗称荆条,可直接扯来代替鞭子,抽打牛马或罪人。在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中,廉颇向蔺相如登门谢罪时,就脱了上衣,背着荆条,其意就是“请鞭挞我”。




乱枝杂树行路难
荆的名字由来,也和它的用途相关。李时珍以为“古者刑杖以荆”,所以荆字由刑字而来。野荆在山野常呈灌木状生长,聚为一丛一丛,然而每一丛都不太密集紧凑,而是疏散凌乱——古人描述为“成丛而疏爽”,所以基于“疏”的古字“疋”,古人又为荆取了另一个名字“楚”。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里写道“荆州宜荆”,其实不只荆州,所谓荆楚之地,就是因野荆繁茂而得名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