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川万古流不尽 汉字中的水
标签: 博物广知
8月溽暑,你到游泳池里、江河湖海边玩水了吗?水是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,我们的祖先对它的各种状态、性质,早有细致的观察和认知,还从中悟出哲理……这些“水的学问”,都投映在汉字中。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》共收录9353个汉字(不计异体字),其中“水部”468字,占到5%,是全书540个部首中收字最多的一个。

水的一二三
水的甲骨文通常写作1,有时稍繁如2,皆为流水之形。它经过小篆、隶书、楷书的演变,直到今天,字形还是跟甲骨文差异不大,属于典型的象形字。二水为“沝”,这个字有两种读音:读作zhuǐ时还是指水,读作zǐ时,则指水中沙石滩。水再大一些,便是“淼”,通“渺”,指水势辽远,茫茫无边。屈原《九章》有诗句说:“淼南渡之焉如?”烟波浩荡,抒发的正是希望渺茫的愁绪。
如果把水字中间那一笔拎出来,小篆写作3,楷书写作。它指的是田垄之间水流量很小的沟。水量稍大点的田间沟渠,则为4,楷书为巜,读作kuài,它还有个异体字“浍”,指的是水流动的声音。波光粼粼的“粼”字虽然没有明显的水字旁,但右半边为“巜”,所以也是与水关系密切的字,本义指山石之间水流清澈。


水量再大一些,那就是河流了,小篆写作5,隶定之后,便是山川的“川”,这是自然界中水最典型的形态之一。如果“川”中有小块陆地,便成了“州”。《说文》中说:“昔尧遭洪水,民居水中高土。”古代中国用“九州”指天下,据说便是由此而来。“州”也因此成了最常见的地名后缀。后来人们又给它加了水旁,用“洲”来表示水中陆地,“州”就成了地名、区划的专用字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