凝固的火海 熔岩平原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08期 作者: 杨帅斌 

标签: 自然探奇   自然地理   

我们常说“沧海桑田”,但在自然界里有一种“桑田”却是由“火海”变来的,它们就是熔岩平原——火山岩浆凝固形成平原。特殊的身世让熔岩平原有独特的外貌,并向世界展示着生命演替的神迹。

遍地流淌岩浆粥

在夏威夷的火山国家公园漫步,你会发现很多地方地面上有很特别的“立体花纹”——黑黢黢的平坦荒原上,地表岩石呈现出波状、绳状纹路。地面看似流动的沥青,但踩上去,却是坚硬的石头。这些地表岩石,就是岩浆凝固而成的,从表面的纹路上,就可以看出流动的痕迹。

夏威夷岛的一处岩浆平原,地表岩石定格了岩浆流动的状态,形成绳状、波状纹路。

我们可以把岩浆想象为大米粥一样的东西,因为成分原因,粥的“黏稠”度不尽相同。其中较稀、流动性强的岩浆,涌出地表后会迅速向周围地势低的地方流去,蔓延覆盖了一大片。这片区域上的岩浆,逐渐冷却凝结之后,就成为熔岩平原。而那些黏稠的岩浆,则容易在出口处堆出锥形火山。在山锥周边,也会有熔岩平原。只是因为稠岩浆流速较慢,没等流远就凝固了,所以熔岩平原面积相对较小。不但地球如此,太阳系里的其他行星也是这样,月球、火星上,都有大面积的岩浆平原。

夏威夷有很多“盾形火山”,这类火山的岩浆就属于流动性比较强的,难以塑成山锥。火山口往往就是地面上的一道裂缝或一个窟窿,岩浆就从那里呼呼往外冒。岩浆在流动过程中,表层接触空气降温快,逐渐变为橡皮泥般半软不硬的状态,而内部的熔岩依然在流动,于是表面的岩浆就扭曲成了绳状、麻花状或者波状。等岩浆完全冷却后,这种状态定格下来,形成带有流纹的岩石。

布满气孔的玄武岩浮石

漫天撒下火山渣

有些熔岩平原,没有明显的流动痕迹,而是满地“烂石头”。它们远看也挺平坦,但如果走近,就会发现表面崎岖坑洼,好像有人故意把石头敲成碎块,铺满一地。

责任编辑 / 刘莹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