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将新火试新茶
汉字中的火
标签: 博物广知

火的兴与灭
“火”是最典型的象形文字之一。它的甲骨文①是一簇火焰的简笔画,经过字体演变,如今的模样仍能看出火焰之形。
若是火焰的数量增加,烧得更猛,甲骨文作②,这是“炎”字。《说文解字》释为“火光上也,从重火”——表示不断升腾的火焰,或形容燃烧炽盛的样子。三朵火焰,则为焱(yàn),指的是纷纷迸溅的火花。四火的燚(yì),形容剧烈燃烧之状,现在除了人名,一般很少用到。
火为原始生活带来了光和热。“光”字单看今天的字形,不甚明了,其实小篆写作③,是由“火”与“人”组成,火在人上,便成为照明的光源。甲骨文④更形象,是跪坐之人举火照明的样子。“暖”在《说文》中也属于火部字,写作“煖”或“煗”,它和“热”字都表示温度高。“热”字早期写法是以完整的火字为底,后来将火简化成四点,变成了“灬字底”。所以具备灬字底的字,多与火有关,如“烈”指猛火,“黑”是烟熏火燎造成的颜色。

燃烧中止则为“灭”,原本写作“灭”,形态较复杂,后来简化便只取其内部结构,反而更一目了然。火灭后留下“灰”,小篆作⑤,火上是个“又”字。又本义为手,所以灰是个会意字,示意火已熄灭,可以用手接触。若燃料没有完全燃烧,则形成“炭”,炭字今天写作“山 灰”,其实根据《说文》“从火,岸省声”的释义,应是由“火”和“岸”字的局部组成,如今日韩地区的写法“”,可能更接近原义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