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客玩穿越?
《刺客信条》中的历史原型
标签: 娱乐底片

“阿萨辛”
山中老人与恐怖刺客
前不久的电影《刺客信条》,脱胎于热门了多年的同名游戏,讲述的是一名刺客后裔,经由回溯祖先记忆,寻找失落神器伊甸苹果、对抗“圣殿骑士团”的故事。
影片里的刺客,都属于一个神秘组织“兄弟会”。兄弟会的成员,并非只是武功高强的冷血杀手,他们的宗旨是守护伊甸苹果,维护人类的“自由意志”。而舍生取义式的刺杀,是他们的终极手段。影片暗示:相比于战争,牺牲少数人的刺杀对人类造成的伤害要小得多。关于刺客兄弟会的来历,电影里提到一个叫做“阿萨辛”的伊斯兰教派。这个盛产刺客的教派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,但阿萨辛并不是教派之名。

伊斯兰教派众多,11~13世纪时出现过一个尼扎里派,属于什叶派下的分支。它的创始者名叫哈桑·伊本·萨巴赫,是位博学多才的波斯学者。他从埃及回到故乡传教,很快聚集起一批信徒开宗立派。1090年,哈桑取得了今伊朗与阿富汗交界处的阿拉穆特堡,此城堡位于高山之巅,波斯语意为“鹰之巢”。以之为核心,哈桑率信徒们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,中国史称“木乃夷国”。这一带原本属于塞尔柱(突厥)王朝的地盘,官军肯定要来进剿。哈桑一方面据守险要,一方面训练刺客四处出击,暗杀敌方高层。取得数次反围剿的胜利后,尼扎里派发展壮大,开始在中东各地建起分支组织,参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斗争。
由于神出鬼没、英勇无畏,鹰之巢的刺客威名远扬。赶上十字军东征,这些传奇也经由十字军战士传遍欧洲,后来的故事大王马可·波罗更是为其锦上添花。据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记载,哈桑等历任教派领袖称“山中老人”,山中老人会给少年服食毒品,再送进满是珍馐美女的花园,让他们以为来到天堂。此后为重返天堂,他们行刺时会奋不顾身、但求早死。各地传说中,刺客们被称为“阿萨辛”——这一称呼源自阿拉伯语毒品大麻的发音,英文中的“刺客(assassin)”一词,就是由此转译而来。
责任编辑 / 叶哲涵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