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炭纪
碳与氧的盛宴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06期 作者: 江泓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地球村公民   

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,然而我们赖以维持现代生活的电力,很大一部分来自最早的工业能源——煤炭。而全球一半以上的煤炭,又来自距今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。那是一个植物生长无比繁盛、大气含氧量空前丰富的年代。

绿色星球的荒野求生

在距今3.12亿年前的晚石炭世,地球是一颗温暖潮湿的星球。除了海洋的一片蔚蓝,陆地上几乎长满了绿色植物。

石炭纪 距今3.58亿~2.98亿年前

在一片沼泽周围,茂密的森林一眼望不到头。森林最上层是高达20多米的鳞木,因鱼鳞般的树皮而得名;中层是矮一些的栉羊齿,这些蕨类植物枝条细长,有对称的羽状复叶。森林下层则是多种低矮的蕨类和裸子植物,把地表盖得严严实实。

矮处的灌丛晃动了几下,一条林蜥钻了出来。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爬行动物,身长约20厘米,样子很像今天的蜥蜴。林蜥转动着小脑袋,突然听到头顶传来“嗡嗡”的响声,原来是一只巨脉从远处飞来。这种类似蜻蜓的巨型肉食昆虫,翼展有半米多,是当时的空中霸主,吓得林蜥赶紧趴在地上一动不动,靠保护色才躲过了巨脉的搜索。

①林蜥
最早的爬行动物之一,体长约20厘米,身躯和尾巴细长。在石炭纪,它们只能屈居巨型两栖动物和节肢动物之下,靠灵巧和敏捷生存。
②巨脉
“原蜻蜓目”的巨型昆虫,很像蜻蜓但并不是真正的蜻蜓。双翼展开可超过65厘米,两对翅膀和一对敏锐的复眼使它们成为空中霸主。
③引螈
体长2米多的大型肉食两栖动物,属于已灭绝的“迷齿类”。不同于现存两栖类,引螈像爬行类一样身披鳞片,但它们仍要到水中繁殖后代。
④栉羊齿
石炭纪、二叠纪常见的真蕨类植物,种类繁多,“羊齿”是指羽状复叶的细小叶片。在当时留下的煤层中,常有它们的化石。

好不容易等巨脉飞远,林蜥敏捷地朝沼泽爬去,爬进了岸边的一片木贼类植物——光秃秃的芦木当中。只见它伸出舌头,一只接一只吃起了芦木上爬行的小虫子。正吃得起劲,一个大家伙从水里钻了出来,这是一条2米长的引螈,又是个惹不起的掠食者。多亏林蜥反应快,趁对方还没发现,抢先一步钻出了芦木丛……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生存下去,要么变得更强大,要么就得变得更机灵才行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