茉莉 南天远来送清香
标签: 草木庄园

孤芳自赏小南强
宋太宗听罢使者报告,心中扬起了些微杀意。彼时南汉国占据两广之地,位在五代十国之列,因大宋自身未稳,南汉又地处边陲,宋太宗才未对南汉下手。世传南汉王刘鋹颇为荒诞,由于不信任文武群臣而只认太监,故将国内高官大员统统强迫去势净身,乃至刘鋹赏识的名士,也被抓来阉割后进献宫廷。且不论种种无道之举,仅刘鋹的高傲自大,就已触怒了大宋君臣。使者自南汉归来言道,刘鋹君臣不知中原之昌盛,以为南汉物产丰饶、国富民强,便自诩天下第一,简直是夜郎自大的翻版。在使者馆驿内,南汉王特意放置了许多茉莉花——此花产自南国,清香有加,对中原而言是难得一见的珍品。使者询问置花之意,南汉大臣答:“回去告诉你家主子,此花号为‘小南强’,莫小觑了我南汉!”
好个“小南强”!宋太宗旋即下令挥师南下,不过二年,攻灭南汉,刘鋹成了阶下囚,被押送至东京汴梁。宋太宗刻意安排,在羁押刘鋹的房间之中,放置了许多洛阳牡丹。刘鋹见花硕大娇贵,华美清香,颇为惊奇,乃问此花何物。自有大宋官员冷冷答对:“此花名叫‘大北胜’!比尔等茉莉花何如?”刘鋹羞愧不堪。

迤逦香花入中原
中原地区原本并没有茉莉花,西晋嵇含《南方草木状》最初记录了关于茉莉的身世:末利,胡人自西南移植于南海,南海人怜其芳香,竞相栽植。晋朝时这种植物叫做“末利”,后来又有抹厉、抹利、没利、末丽各种名称,都是由胡语音译而来,并无标准的写法。实则茉莉一词,最初源自梵文mallikā,这一词汇原本就有诸多意义,再由西南诸多民族转译,其原意委实难以探究。自明朝以后,人们因常把茉莉看作草质花卉(实际应为灌木),所以渐渐认同将“茉莉”作为正式写法。
自两宋以降,中原人亦知茉莉之妙:其花洁白,又有清香。这两点都符合宋朝人对于花卉的审美,大儒朱熹赞此花“露寒清透骨,风定远含芬”,文士范成大赞之“明妆暗麝俱倾国”。南宋张翊的《花经》更是将茉莉列在“二品八命”,仅次于牡丹、蜡梅等“一品九命”的华夏名花,可谓褒奖有加。只可惜茉莉自南方来,中原不易栽种,故而一度被尊为“闽广奇花”——正所谓闽广多异花,茉莉为众花之冠,其香能掩众花。因茉莉花常三朵并生,色又洁白,故别名“三白”;因气味芳香,故别名“暗麝”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