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与金农
“扬州八怪”有多怪
“飞红令”巧妙解围
清代康熙、乾隆年间,江苏扬州富甲天下,群英荟萃。一天,某盐商在扬州平山堂设宴,高朋满座。酒过三巡,有人提议行酒令,轮到的人要说一句含“飞”“红”二字的古诗,说不出就罚酒。
看过今年的“中国诗词大会”,你对这种玩法一定不陌生,这与“飞花令”类似,是考验古诗词积累的游戏。做东的盐商肚里墨水不够,苦思半天,憋出一句:“柳絮飞来片片红!”宾客哄堂大笑:“柳絮怎能红,此诗不通,明显是你瞎编。”

平山堂在扬州城西,是北宋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,后来成为扬州文人聚会的场所。
盐商正尴尬得无地自容,忽然,上座嘉宾金先生开了口:“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,用在此时此地正合适。”说着从容吟出全诗:“廿四桥边廿四风,凭栏犹忆旧江东。夕阳返照桃花渡,柳絮飞来片片红。”众人恍然:飞来的柳絮皆被夕阳映红,确实说得通,还很有诗意!于是都佩服这位金先生博闻强记。
事实上,此诗根本不是元人之作,而是金先生为了给盐商挽回面子,自己即兴创作的。这位出口成章的金先生何许人也?即使你不熟悉他的名字“金农”,估计也听过他的另一个名头:扬州八怪。才华横溢的金农,正是八怪之首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