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里的天气
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04期 作者: 宰予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4月清明节前后,北方春光明媚,南方烟雨蒙蒙,“万物生于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”,正是一年好景。在汉字中,很多表示天气的字,都带有雨字头,借着清明时节的雨,我们来说说汉字里的天气。

雨雪纷纷下

殷商甲骨上,常常能看到卜雨的祷词:“帝令雨足年?帝令雨弗其足年?”——天神会不会让雨水充足、带来好年成呢?在重视农耕的古代,人们总是期盼“好雨知时节”,滋润大地,带来丰年。

“云”的甲骨文形如卷云,后来被加上雨字头写作“云”。雯、霞、霭、霄等雨部字,都是指不同形态的云气。千变万化之云,也是中国画家钟爱的画面元素,图为宋代马远《雕台望云图》,
图为隋代展子虔《游春图》局部。
图为宋代李公麟《西岳降灵图》局部。三幅图分别描绘了三种不同形态的云气。

甲骨文中的“雨”字写作,上面一横就代表天,下面六个小雨点。有时雨点也与天相接,写成  。《说文解字》里还收了一个甲骨文“雨”字,写作  ,这水量,肯定是一场特大暴雨。表示大雨的字有“霈(pèi)”,雨量丰沛,意为暴雨。绵绵不绝、滋润草木的大雨,则可用“霖”字指代。《诗经》里有“雨雪其雱”,《岳阳楼记》里有“淫雨霏霏”,“雱(pāng)”和“霏(fēi)”都是形容雨雪下得很大。表示小雨的字却不多,有一个“霎”,是飘洒的细雨。小雨片刻即止,所以霎也有“时间极短”之意。

“雨字头”的字里还有其他降水天气,比如“雹”、“霰(xiàn)”(小冰粒)、“雪”等等。雪的甲骨文本来写作,形似羽毛,因为雪花如羽毛般轻盈。为了与“羽”字区别,有时被加上雨字头写成,由此逐渐变成现在的模样。雨雪之后马上放晴,称为“霁”,《红楼梦》中,晴雯的判词首句“霁月难逢”,便是暗喻她的“晴”字。

龙与降水率
武侠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中乔峰用一招龙爪手制服了包不同,这招叫“沛然有雨”。古代传说中,龙这种神兽,与降水率密切相关,因为它能取江河之水兴云布雨。故而建筑、浮雕、绘画中的龙,也总与云气相伴。如今,民间老黄历还用“几龙治水”预测来年降雨量:正月首个辰日(十二干支中辰对应龙)在第几天,便是几龙治水,龙越少,则雨越多,“一龙治水”最佳。

云散露易曦

《千字文》说“云腾致雨”,古人很早就知道云和雨有关,所以有人觉得,繁体“云”字才更直观贴切。其实,甲骨文的“云”就没有雨,写作,两横表示天空,其下勾勒出卷云蜿蜒之状。后来“云”字被借用表示说话,为了体现区别,人们才给表示天气的“云”字加上雨字头,成为繁体“云”。即使加了雨字头,它也常被简单地写成,宛若一幅云气升腾的简笔画。
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