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捕猎的艺术
标签: 动物世界

非洲野犬因为一身斑斓毛皮又称“三色犬”,它们的个头比非洲草原上的狮子、斑鬣狗、花豹和猎豹都要小,捕猎成功率却比它们都高。
非洲野犬:挑战体能极限
说到团队捕猎,或许你首先会想到恐怖的狼群。其实,狼一般都是成对或小家族捕猎,犬科动物当中最强的“团战高手”是非洲野犬。虽然叫“野犬”,但它们不是狗,而是在犬科中自成一属,前足比狼和狗少一个脚趾。在非洲草原上的各种猛兽中,它们的捕猎成功率超过50%,排名榜首。

非洲野犬是母系社会,群体里只有雌性首领有生育权,产下的幼崽由整群成年野犬共同喂养,就像一个团结的大家庭。
论身体硬件,非洲野犬不算出众:体重只有18~36公斤,冲刺速度不快,爪牙也不尖利。它们能抓到牛羚、斑马等比自己重好几倍的食草动物,主要靠配合。
比如捕猎羚羊时,非洲野犬深知羚羊的“之”字形奔逃大法,于是追捕时所有成员排成一个扇面,从各个方向包抄过去。无论羚羊逃跑时怎么变向,都难以摆脱追过来的另一只野犬。这时犬科动物的体能天赋——耐力也起了作用,野犬们能以近60公里的时速连续奔跑10多分钟到一个小时。再加上它们用“车轮战术”轮番追逐,再矫健的羚羊也难免被拖垮。
良好的配合需要充分沟通,而非洲野犬就有复杂的“语言”。有研究称,野犬群在捕猎过程中能发出16种不同的声音,此外还有一些人类听不到的低频声音,以及通过气味传达的辅助信息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