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说我说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04期
标签: 读编互动
笋的衣钵
庄盟 吉林长春:博物君,作为北方人,平时吃笋的机会好少,鲜笋更是难得一见。只知道笋最后会长成竹子,能告诉我竹笋到底算竹子的什么部位吗?
博物:首先,竹笋是由芽发育而来的新苗。竹子在地下有横走的地下茎,称为竹鞭。竹笋可以从竹鞭上生出来,也可以从一大丛竹子的根基处直接生出来。
竹笋的主吃部分,是新苗的嫩茎。而竹笋外面,包裹着的一层层“笋衣”,其实是竹子的叶。不过和普通的竹叶不同,它们紧贴在茎上,没有叶柄。这种特化的叶子,在植物学中称作“箨”(音“拓”)。其中紧贴在笋体上的部分叫“箨鞘”,在箨鞘顶端,有时还会生有叶芽一样的“箨片”。箨鞘、箨片的形态特征,是不同种类竹子重要的分类依据。

至于竹笋这个名字也有故事。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是,笋字应当写作“笋”。正所谓“旬内为笋,旬外为竹”,一旬就是十天,也就是说竹笋自从破土之后,十天就可以长成竹子。笋字后来写作笋,其实丧失了它的本义,这个误写从古时传到如今。但现在台湾等地,依旧把竹笋写作竹笋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