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俳圣”的徒步
松尾芭蕉与奥之细道
日月如百代过客,去而复返,返而复去。艄公穷其生涯于船头,马夫引缰辔直至暮年。日日羁旅,随处栖身。

写下这样的句子,松尾芭蕉带着弟子河合曾良,踏上了“奥之细道”之旅。在松尾芭蕉随性的一生中,他总是这样,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,而每次旅行都是一路走、一路创作。
窗前谁种芭蕉树
公元1644年,日本正是江户时代,国家大政由德川幕府主持,地方上则分为众多藩国,各由大名统领自治。纷乱的战国时代已经过去,此时,时局是相对和平的。

“俳谐”是日本的一种诗体,包括俳句和俳谐连歌。原本多为诙谐打趣之语,多在庶民间传唱,有别于文人诗歌的风雅严肃。俳句是由五字、七字、五字结构组成的一句诗歌,因此又称“十七文字”;俳谐连歌则是以十七文字起头,由多人连续创作而成的诗歌。
原本俳谐仅有连歌一种形式,从芭蕉翁开始,由于起头的十七文字十足精妙,为世人熟知和传唱,明治时代之后,就将这种发句独立出来,称为“俳句”。
原本俳谐仅有连歌一种形式,从芭蕉翁开始,由于起头的十七文字十足精妙,为世人熟知和传唱,明治时代之后,就将这种发句独立出来,称为“俳句”。
松尾芭蕉就在这一年,出生在本州岛南部的藩国伊贺(今日本三重县伊贺市)。他本名松尾宗房——江户时代只有贵族和武士才能拥有姓氏,松尾家是古老贵族平氏的分支,属于下级武士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