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室宜家,藏锋敛颖
汉字中的女性
标签: 文化文明
从这一期开始,本栏目将进入“解字”环节,在浩如烟海的汉字中,选取一些特定类别,对它们的渊源来历、外延知识进行解读。3月正值妇女节,解字第一篇就来说说汉字中的女性。
妇女节与女生节
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,不过在国内,有很多人不乐意过这个节,而是将它的前一天设为“女生节”来庆祝。究其原因,可能是“妇女”这个称呼,在汉语中“槽点”略多的缘故。

汉代塑衣式彩绘女俑(本图图),形态与甲骨文中的“女”字十分相近。唐代以前,由于坐具低矮不能垂足,人们普遍采用这种两膝并拢、臀部贴着脚跟的坐姿,也称“跽(jì)坐”。这一坐姿不分男女,下图的秦代男俑就是例证。

秦代男俑
汉字里的“妇”,狭义指已婚女性,广义上也可用作女性的通称。它繁体写作“妇”,《说文解字》解释,读音如“服”,意味着服从、服侍,字形则是“女持帚洒扫也”。甲骨文、金文里的妇字,正是女子拿着笤帚做扫除的画面。服从并服侍男性、承担家务劳动,这是古时女性的社会角色,但在今天看来,则是性别不平等的体现,难怪“妇女”之称不受待见了。
不过,“3·8妇女节”其实恰恰是个呼吁性别平等、尊重女性的节日。它全称“联合国女性权益和国际和平日”,是20世纪初期一系列女权运动的结果。因名字而否定它,完全是个误会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