锯鳐
海中大物,铁锯在嘴
嘴上长个锯子,是什么体验?关于这个问题,海中的一种大鱼最有发言权。

『海错图』是清朝康熙年间,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。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。时代所限,书中记述时有夸张,但妙趣横生,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。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。

两种鲨鱼之一?
战国到西汉时期,中国出现了一本书:《尔雅》。尔者,近也。雅者,正也。尔雅的意思就是“把词义解释得合乎规范”。说白了,就是中国的第一本词典。

锯鳐的长吻上,排列着令人生畏的锯齿。
但是《尔雅》中,很多词条解释得不够细。所以宋元时期,又出现了一本《尔雅翼》,翼就是辅佐、辅助的意思,这本书就是对《尔雅》的详细解释。
《尔雅翼》在解释“鲨”这一词条时,写道:“鲨有两种:大而长喙如锯者名‘胡鲨’,小而粗者名‘白鲨’。”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