灶神 人间烟火最关心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01期 作者: 韩枭扬 

标签: 古史传说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农历腊月二十三(或二十四)是传统的“小年”,这一天许多人家都有个传统:焚香烛、摆供品,恭送灶神前往天庭做年终工作总结。岁尾年关,我们就来说一说中外的灶神和祭灶。
即便没有灶,也要烹饪食物。对以狩猎为生的民族来说,篝火就是他们的炉灶。我国东北的鄂温克族、鄂伦春族,就由火神兼任灶神,前者会在火神节献祭烤肥羊,后者则会在吃饭时向篝火中投食献祭。

管人饭碗的神

炉灶是每家每户都有的东西,平凡至极。但人们煮饭做菜、糊口饱腹,都要仰仗它,所以专门为它安排了一尊神,请他掌管炊事、守护人间的饮食生计。

古籍中,对灶神的身份记载,少说也有十多种:有说是炎帝、黄帝的,也有说是火神祝融的。不过,这三位都是大神,各有司掌,肩上担子已经很重,所以更多人认为,灶应该交给别的神管。

《庄子·外篇·达生》中说,灶间的鬼神叫做“髻”,到唐宋的各种笔记小说里,又有了苏吉利、隗、壤子、宋无忌等稀奇古怪的名字。灶神的形貌,北宋人的笔记中有“乌衣朱冠,苍然焦黑”的描述,显然是直接从炉灶的模样演绎而来:长年烟熏火燎、一片乌黑的灶台,吐出红色的火苗,这便是“乌衣朱冠”了。汉朝学者注释《庄子》时,还曾说“髻”是一身红衣、状如美女,现代学者袁珂经过一番考据,认为此形象来自灶间常见的小生物:棕红油亮、神出鬼没的蟑螂……

长相都是浮云,能力才是关键。民以食为天,灶神管着饭碗,自然是十分重要的。在先秦的祭祀礼法中,“庶人立一祀”,祭灶神或户神,以求衣食无忧、家宅平安;“王立七祀”,其中灶神也有一席之地。《论语》中,卫国官员王孙贾就曾说,与其奉承那些尊贵的神,不如奉承灶神——颇有些县官不如现管、求远不如求近的意思。
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