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鱼 翠袖红衫 朱颜方首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7年第01期 作者: 嘉楠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这是一种漂亮得足以引起围观的鱼,早先渔民捕到它却往往扔回大海。不是因为怜香惜玉,而是要吃它不太容易。
『海错图』是清朝康熙年间,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。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。时代所限,书中记述时有夸张,但妙趣横生,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。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。

不常见的漂亮鱼

公元1695年,福宁州(今福建宁德一带)的渔民捞到了一条鱼。它全身绯红色,人们叫它“红鱼”。红色的鱼并不罕见,可当地人却竞相围观、赏玩此鱼。这是为什么?

因为它除了红,还有特别之处:“翅尾翠色”,也就是胸鳍和尾鳍是蓝绿色的。而且“翅上有圈纹深绿,俊丽可爱”。当地人说,“此鱼不恒见”,少见又漂亮,难怪大家都来看了。

红鳍笛鲷俗称“红鱼”,是海南人喜欢的美食,但不是《海错图》里的红鱼真身。
绿鳍鱼是最接近《海错图》里“红鱼”特征的鱼。
张开胸鳍在海底游动,是绿鳍鱼的日常生活。
绿鳍鱼的脑袋正符合“首顶微方”的描述。

三大特点辨真身

从文字记载来看,聂璜没有亲眼见过这条鱼,而是根据当地人画的简图“得图以识”的。这也导致《海错图》里的这幅画有些简单,和实物相比,想必有很大的失真。

不过有三个特点是很明显的:1.翅尾翠色;2.翅上有深绿圈纹;3.首顶微方。
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