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体生活的代价

来自同类的“压迫”
都说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,其实动物世界也差不多:一群苍蝇可以各叮各的,而在比较稳定的动物群体中,必定会有一定的组织结构,也往往要分个高低等级出来。等级高的那几位自然好处多多,而落得混迹底层的个体,过得就比较惨了。



在动物群体里,位置高低的体现,主要是交配权、进食权这两样。比如在狼群中,占据首领地位的是一对雌雄头狼,只有它们有权生儿育女,捕到猎物之后也总是它们先吃。而其他成年狼只是头狼夫妻的帮手、下属,不但在头狼夫妻面前要低头哈腰表示服从,还要帮着喂养它们生的小狼。这些狼相互之间也会排座次,从副手老三到老四、老五、老六……地位最低的狼总是被欺负,分到的食物也少,往往最后实在混不下去了,只好离群出走。
至于蜜蜂、蚂蚁、白蚁等社会性昆虫的群体,更是赤裸裸的阶级社会。工蜂、工蚁和兵蚁从一孵出就被剥夺了生育能力,长大后只能为大我奉献小我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而繁育后代则是少数繁殖蜂、繁殖蚁(包括蜂后和雄蜂、蚁后和雄蚁)的特权。
不过,被同类“剥削”的动物个体们,留在群体里还是划算的:狼群里的弱势狼哪怕天天受气,但靠着狼群的庇护,能比独闯天下活得更久。而且它们往往就是头狼夫妻的孩子,照顾基因相近的弟妹也不算吃亏。而工蜂、工蚁虽然无法生育,它们跟群体内的年轻蜂后、蚁后更是基因相同度高达3/4的“超级姐妹”(雄峰、雄蚁是未受精卵发育成的单倍体,因此后代的父系基因完全相同),只要努力建设自己的族群、养活更多的繁殖蜂、繁殖蚁,它们自己的基因就有更高的概率传播下去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