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笑花
白衣怀雅志 幽香笑迎春
标签:

含笑花,别名醉香含笑、香蕉花,分布于我国华南,生于山林溪畔,东南、西南部分省区也有栽种。含笑花为常绿灌木,高常为2~3米,叶互生,椭圆形;花单生于叶腋,白色至淡黄色,常带淡紫色,花被片6枚。花蕾入药,具解毒消炎之效,也可泡水作茶饮。
流落天涯也清高
苏东坡这次被远远贬到了岭南!政敌构陷,更兼刚刚经历了丧妻之痛,南行的苏轼唯有在行旅之间,探访南国风物,以为慰藉。行至广州,听闻在白云山中有一座蒲涧寺,为修仙问道之人所尊崇,苏轼便前往探访。寺中长老甚是热情,言说这山中多有菖蒲香草,最是珍奇,相传具长生不老之效,有许多清修之士慕名而来。说罢便要领苏轼去看。然而苏东坡却婉拒了长老美意——游山之乐,不需陪同讲解,唯有亲自探访,方能品其韵味。山溪之间,果然多有菖蒲,但细嗅之下,四周弥漫的清香却不是菖蒲的味道。抬眼观望,只见灌木枝上,多有半拳大小的白花,星星点点,散落山野。
游玩归来,苏东坡对长老言道,山间菖蒲固然繁茂,而遍野的含笑花清香满溢,亦不可多得。兴之所至,苏轼便挥笔写下了《广州蒲涧寺》诗一首:“不用山僧导我前,自寻云外出山泉。千章古木临无地,百尺飞涛泻漏天。昔日菖蒲方士宅,后来薝卜祖师禅。而今只有花含笑,笑道秦皇欲学仙。”写罢仍觉意犹未尽,更添了注脚道“山中多含笑花”。含笑花洁白清香,怀清高奇雅之志,流落天涯的苏东坡,心境与此花略同,自然也起了惺惺相惜之情。

冰肌玉骨更含香
含笑花盛开时,整个花朵并不会完全张开,将开未开之时,恰如美人约略浅笑,故而得“含笑”之名。花初开时,香气也最宜人,至半开时,气味渐浓而馥烈,待得凋谢前花朵全开,香气反而大减。有别于其他花香,含笑花的气味带着成熟水果般的甜美,依古人之说,很像“瓜香”——南宋许仲启诗曰:“一点瓜香破醉眠,误他诗客枉流涎。”民间则以此花气味略似醇醪,称其为“醉香”,俗作“酒醉花”。至于如今,含笑花的香味则被更加贴切地形容为香蕉味儿,被戏称为“香蕉花”。
含笑花原本出自两广山中,自宋朝始在中原栽植玩赏,且一度颇为珍贵。北宋书法家蔡襄,专门写信给广州友人,求赠含笑花,并作诗以为回馈。含笑花的洁白颜色,加上甜美香气,这些特性在宋朝都为人称赞,只可惜喜热惧寒,风骨不够硬朗,故而常被比拟为清纯女子。南宋文人将花卉以品格排序,含笑花列“二品八命”,仅低于兰花、蜡梅等,也算是极受认可了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