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极生活日常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12期 作者: 刘问 

标签: 自然探奇   自然地理   

上期杂志报导了科学家们在南极做些什么工作,许多读者还想了解南极的日常生活。为此本刊特意采访了南极科考队员,给大家讲讲工作之外,他们空闲时间都做些什么,南极的日常都有哪些八卦。

中山站 共产主义小镇

中山站是中国南极科考的大本营,建筑比较多,就像个小镇。越冬时一般有二三十人留守在这里,夏季人最多时有近百号人在这里工作生活。与普通城镇类似,中山站也有生活区和工作区,大家每天上下班。由于极昼、极夜现象,白天黑夜变化不那么明显,一般会按北京时间作息,睡觉时拉上不透光的窗帘,自己制造“黑夜”效果。不过在南极,工作时间一般都根据科研需求来安排,谁都不会太计较上下班时间和是否节假日。

中山站的食堂,建成年代比较早,谈不上多美观,但很务实,满足南极考察工作者的一日三餐。

在这个“小镇”过日子,最特别的就是没有任何花钱的地方。食宿、御寒衣装都由国家提供,所以中山站没有商店、饭馆等有偿服务场所。一些国外科考站对游客开放,会有一些出售纪念品的小店。不过我国4个南极科考站,都没开发旅游项目。

在中山站,科考人员不自己开火做饭,大家都在食堂进餐。食堂配有专业厨师,食材以耐储存的为主,肉类丰富,罐装食品多,但新鲜蔬菜少。调料都是国内带过去的,所以各地风味不成问题,宫保鸡丁和土豆炖牛肉之类都很常见。如今中山站居然可以在室内种植一些蔬菜,尽管离不了灯光、暖气,数量有限,但比起早期南极考察,能吃到新鲜蔬菜,可以说条件好了太多。

中山站室内养的一盆小花,是这片冰雪世界难得的绿色。现在中山站可以种植蔬菜,不过需要专门的植物生长灯照射。

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还表现在可以上网、看电视。几年前上海电信在这里修建了基站,所以现在中山站有手机信号,可以上网。上网和打电话也不必花钱,电话区号是“021”,跟上海一样。网络通讯让人们身在南极,也不会觉得与世隔绝。

责任编辑 / 刘莹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