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“救”的濒危动物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12期 作者: 晓风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曾经濒危的大熊猫和藏羚羊,在得力的保护之下数量渐增,喜迎降级。除了它俩,这几十年来还有一些幸运儿,也从“生死线”上被救了回来。由于各个物种不同的生活习性、致危原因,拯救每个濒危物种的手段也是“私人订制”的。

座头鲸:你不杀戮,我就恢复

“亡羊补牢”后能够“无为而治”,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算是最理想的境界—前提是,这些物种被打击得还没那么惨,而且有足够的条件、能力自我恢复,比如座头鲸。

座头鲸脑袋大、鳍肢长,在须鲸中造型独特。然而喜欢跃出水面的习性,让它们容易被捕鲸船发现,差点儿被斩尽杀绝。

奇葩的长相、美妙的歌喉,使座头鲸成为大型鲸类中辨识度最高的一种,遨游在从北极到南极的广阔海域。然而如此庞然大物,竟也差一点离我们远去—近代以来无节制的捕鲸活动,持续打击着座头鲸的种群。在20世纪上半叶,被捕杀的座头鲸超过20万头,种群一度只剩下5000头左右。这时人们终于醒悟:再杀下去,它们就完了!1964年,国际捕鲸委员会成立,全面禁止商业猎捕座头鲸。

座头鲸在大洋中四处迁徙,保护区自然是没法建,人工繁殖就更不可能了。所幸别看它们繁殖慢,种群恢复的本事还挺给力。人们一停止捕鲸,它们在自然界没天敌的优势就显露出来,数量在几十年里不断反弹,如今已超过8万头。在IUCN的红色名录里,座头鲸的保护等级也从“濒危”降至“易危”,2008年再次降为“无危”。看来只要停止捕杀,它们悠扬的歌声,就可以继续回荡在大洋深处。

朱鹮:最后住处,玩命保住

对于座头鲸来说,浩瀚的大洋是家园,有点儿种群就好办。那么如果一种动物的家园,只剩下几棵树、几个窝呢?曾经被称为“世界最稀有鸟类”的朱鹮,就是这么被救回来的。

责任编辑 / 矫天扬 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