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学家在南极做什么?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11期

标签: 自然探奇   博物广知   

《博物》杂志采访了地学、天文、生物3个领域的科学家,给大家讲述他们的故事。

小心保存冰芯样品。

给冰盖钻个眼儿

“其实还可以打到95米的……”李院生研究员低声自言自语,结果引来周围一片哀号。大家在南极冰盖上打冰芯取样,已经连续工作了很多天。在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里,大风一刻不停,而抵御大风的,只有围着打钻机的几片简陋苫布。

冰芯已经打到90米,达到了计划中的深度。长长的钢索把钻头拉上来,取样器里有一段洁白的冰柱,这就是科学家的宝贝—冰芯样本。“收钻!”李老师发话,大家赶紧拆设备,收拾东西。后来才知道,原来之前打冰芯时,有好几回最后一钻出现钻头卡住、样品掉落等事故。所以李老师故意说还要再打深一点,让大家打起精神以防麻痹大意、乐极生悲,也同时骗一骗大冰盖,让它别收回宝贵的样本。

刚采集出来的两段冰芯

南极大陆98%的面积,都被平均厚度超过2000米的冰层覆盖,集中了全世界70%的淡水。大冰盖是积雪年复一年积累而成,像沉积岩一样忠实记录了古代环境气候特征。而科学家阅读这本远古“冰书”,就是通过南极钻取冰芯、分析其中的信息。目前人类采到的最深的冰芯,是俄罗斯科学家用10年时间打出来的,总长度达3623米,最底部的冰已有42万年历史,当时我们智人这个物种还没形成呢。

责任编辑 / 刘莹 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