茧子 磨出来的皮肤护甲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10期 作者: 曹阳 

标签: 生活百科   

如果有人没完没了地跟你唠叨同一话题,你可能会说:听得我耳朵都要起“茧子”了!耳朵肯定不会被虚无的声音磨出茧子,但如果遇到真实的挤压摩擦,皮肤倒是会生茧子的。

茧子是这样磨成的

对都市人而言,茧子充满沧桑感,经常出现在历经磨难者,或者重体力劳动者身上—那是皮肤经常受到挤压和摩擦才形成的。手握住锄头把,长时间用力耕作,木把就会对皮肤造成磨损。而身体为应对这种磨损,唯一的办法就是在那个部位形成一个保护层,这就是茧子。

电镜下的“茧子”,死皮是层层覆盖生长的。

茧子其实是个俗名,在医学上被称为“胼胝(音‘骈只’)”,指皮肤长期受挤压和摩擦而形成的皮肤角质。在皮肤磨损之初,表皮层与真皮层会发生剥离,中间形成一定空隙,由少量体液来填充,形成了人们俗称的“水泡”。随着体液被吸收,表皮层也就坏死变干,在它下面又生长出新的表皮层。但随着磨损周而复始,坏死的表皮层也就层层累叠,甚至凸出皮肤表面,变成一层厚实的硬壳,像盔甲一样保护着皮肤常受磨损的部位。

茧子几乎人人有

虽然现代都市人不怎么干农活,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长茧子,毕竟皮肤总有些部位会经常磨损。最常见的就是中指顶端关节的侧面,因为人从上学开始就经常书写。在写字时,笔杆被压在中指首关节的内侧,下笔用力时摩擦压力不可避免,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茧子。曾经有一部经典的谍战片,我方特工就是凭借中指内侧的茧子,揪出了冒充文盲的敌特。

笔杆与手指之间的摩擦,导致日久生出茧子。

另一处最易生茧子的地方就是脚,特别是经常穿高跟鞋的女士。因为高跟鞋的形状导致脚始终有向前滑动的趋势,无形中增大了脚与鞋的“静摩擦力”。当人走动时,在脚与鞋最紧密接触的受力部位,静摩擦力就转化成摩擦力,时间一长也会磨出茧子。
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