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被埋没的二线英雄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10期 作者: 张彤彤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在为人类效力的动物里,驴没有马的俊美迅捷,没有牛的高大强壮,也没有狗的忠诚和机敏,还总是被人当成丑角。然而它们却以特有的坚韧,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。

“黔之驴”曾是小清新

在中国文化里,驴的名声不太好,很大一部分“锅”要甩给唐代大文豪柳宗元——他的寓言故事《黔之驴》,让驴成了外强中干的代名词。

让老虎都吓了一跳的驴,在中国历史上还真当过新鲜玩意。驴并非中国本土驯化的家畜,而是传自西域,西汉初年零星传入中原。司马迁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中,就把驴、骡、骆驼并列为罕见的“奇畜”。不过自从张骞凿通西域商路,驴就渐渐变得常见起来,走入寻常农家,做起驮物、拉车、犁地这些接地气的任务了。而像贵州这样地处偏远、交通不便的地区,驴的引进一直拖到了唐代。

从东汉到魏晋时期,驴还一度成了风雅之物:汉灵帝喜欢乘坐四头雪白的驴拉的“驴辇”出行,当时许多名士也爱坐驴车出门游玩,是货真价实的“驴友”。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,家中就养了不少名贵品种的驴,还把学驴叫当成一大爱好,没事就拿这个吊吊嗓子。王粲去世后,魏文帝曹丕亲自率众学起驴叫,给老朋友送行,那场面想必很是诡异……

家驴的祖先—非洲野驴,如今野生数量只剩几百头,属极危级的物种。

耕耘文明,笑傲战场

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原野上,也生活着两种野驴——蒙古野驴和藏野驴,但它们至今还未被人类驯化。全世界所有家驴的祖先,都是来自东非高原的非洲野驴,这也是野生马科动物当中体型最小的一种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