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猬
我们身边的小刺郎

夜幕降临后,刺猬们便开始“打卡上班”。它们通常先是小心翼翼地用鼻子仔细嗅闻,了解周围的情况,确认安全后才四处觅食。
夜里寻它千百度
曾在花鸟市场上见过被人捉住的刺猬,也偶尔在公园或郊外跟刺猬打过照面。但直到4年前,我才对刺猬萌生出想要亲近的热情,而且与日俱增,发展到欲罢不能。为啥说不清,那种兴趣是突然到来的,该不是受到“魏大仙(白大仙)”魔法的召唤吧—我决定在北京城寻访拍摄刺猬。
资料上说,我国东北、华北(包括北京在内)的野生刺猬,大都是“东北刺猬”。它们主要以随处可见的昆虫、蜗牛、蚯蚓等为食,城市里就有不少,但昼伏夜出,难得露面。我该上哪儿找它们呢?先咨询几位爱好自然的朋友,问问哪些地方有刺猬出没。
天一擦黑,我就挎上相机出门,直奔情报指向的公园绿地。然而几个月下来,跑遍了朋友们提供的目击现场,一次次从傍晚找到深夜,却收获寥寥。后来才知道,一来是我找的时间地点不对:比如闷热的三伏天,刺猬们会减少活动,躲起来休息;如果某片绿地正被人工修整,那里的刺猬可能就不堪干扰、临时搬家。更重要的是,这头几个月里,刺猬总躲着我。

如果干扰较少、或是在特别饥饿的时候,刺猬白天也会出来活动。
被类似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”的感觉笼罩着,尽管没什么新的头绪和方法,我仍旧隔三差五就去夜拜山门。不知从哪天起,我能看到的刺猬逐渐多了起来,邂逅也不再只限于之前的惊鸿一瞥。我逐渐悟出门道来了:尽管你很难找到刺猬藏身的窝守株待兔,见到它们要靠运气,但运气也是可以积攒起来的。如果你经常出现,它们就会逐渐习惯,不再将你视作威胁,然后该干嘛干嘛。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