鸭嘴龙类 白垩纪牛群
标签: 动物世界

并不可欺的巨兽
顾名思义,鸭嘴龙是一群长着扁扁“鸭子嘴”的恐龙。在恐龙时代的最后2000万年里,鸭嘴龙类是最常见的植食恐龙之一,主要生活于当时的亚洲和北美洲。在恐龙科普书、复原图和纪录片里,鸭嘴龙类的出镜率很高,然而它们总是一出场就要“领便当”—被大大小小的肉食恐龙干掉。没有尖角和甲片护身的鸭嘴龙,真的这么弱吗?
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鸭嘴龙类的化石,无论数量还是种类都相当繁多,充分说明它们混得不错。而且在鸭嘴龙类生活的亚洲、北美洲,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在当时已经式微,鸭嘴龙类就顺势填上了空缺,个头越长越大。比如北美洲的埃德蒙顿龙、巨保罗龙和卡戎龙体长可达12~13米,而中国的山东龙有15米长、它的“山东老乡”诸城龙更是长达16.6米!在鸭嘴龙类演化后期,几乎没有7米以下的种类,一个个都有好几吨,甚至10~20吨重。在当时除了强悍的大型暴龙类恐龙,几乎没有谁敢动这些庞然大物。看似威风凛凛的角龙类和甲龙类恐龙,在它们身边也成了小矮子。


即便遇上暴龙类,这些缺乏护身武器的“巨鸭”也绝非只能任其宰割。鸭嘴龙类智力平平,但视觉、听觉都很敏锐,平时又是成群活动,身边至少有二三十个同伴。只要有一条鸭嘴龙发现危险,就会发出响亮的报警叫声,然后大家迈开大步,逃之夭夭。近年研究表明,以鸭嘴龙类的耐力,一般还是能跑赢暴龙类的。

数不尽的牙齿
不过,鸭嘴龙家族真正的成功秘诀不是逃跑能力,而是吃饭能力。鸭嘴龙的嘴外表像鸭子,但其实它们只有嘴巴前端是没长牙的喙,嘴里面可全是牙,而且是牙齿最多的恐龙!拿北美洲的埃德蒙顿龙来说,它们的上颌左右两侧各有51~53排牙齿,下颌两侧各有38~49排牙齿,每排整齐排列着6~10颗树叶状的小牙,总共将近2000颗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