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土岩
小颗粒抱成团
标签: 石头记

无处不在的黏土
在电脑游戏《文明》里,制陶术是最早研发的科技之一,而现实中也是如此。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,都是在发明文字、冶炼金属甚至修建房屋之前,就学会了制作陶器。其中主要原因,就是制作陶器所用的黏土几乎无处不在,而且方便加工。

在地质学上,黏土属于沉积岩的一类—黏土岩,又名泥质岩,由颗粒直径小于0.0039毫米的黏土矿物和其他碎屑物质组成。其中未板结者称为黏土,板结坚实者则称为泥岩、页岩。在黏土岩中,主要成分就是颗粒直径小于0.002毫米的黏土矿物,包括一批含水的铝硅酸盐,以高岭石、水云母、蒙脱石为代表。

由于黏土矿物颗粒细小、容易粘连,因此不论柔软的黏土还是硬实的泥岩和页岩,质地都致密而细腻,肉眼看上去、手指摸上去都感觉不到颗粒的存在,用小刀也能切出光滑的平面。黏土矿物的颗粒“长不大”,跟它们独特的层状结构密不可分:在黏土矿物的晶体中,原子排列成松散的层状,如同一张张的薄玻璃片,在外力打击下很容易碎裂成渣。在岩层中和地球表面,黏土矿物经历无数风吹雨打,早就变得支离破碎了,即便用最大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只能看见一个个的小黑点。

从土团到岩石
不论是松软的黏土,还是固结干硬的泥岩、页岩,通常都是沉积作用的产物。露出地球表面的岩石,在风化作用下被逐渐侵蚀。其中脆弱的黏土矿物总是抵抗不住,分崩离析成细小的碎屑,和其他体积相近的碎屑一同被风、水等作用力带到某个平坦安静的地方,一层层堆叠下来,在地下固结成岩。除此之外,在海洋中,从海底裂口冒出的矿物热液,也会与附近岩层发生反应,形成富含黏土矿物的黏土岩。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