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津与亨利二世
大学城的奠基人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07期 作者: 赫连镜繇 

标签: 古史传说   

7月,是收获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季节。现在,越来越多的城市将高校集中在一片区域,建设“大学城”,力求为高校师生学者创造一片净土,让大家能一边享受便利的生活,一边专心读书做研究。其实这种形式已有悠久的历史,其范本和源头,就是英国的牛津市,它的奠基人则是英国国王亨利二世。

“大学城”范本

牛津市位于英国首都伦敦西北面,泰晤士河与查韦尔河交汇之处。与一般的地名译法不同,“牛津”不是音译,而是意译:传说这里在古代,是一片牛群可以涉水过河的浅滩,“津”正是“渡口”之意。

1643年的牛津城镇地图。

名字虽然有点儿乡土,城市本身却很“潮”:牛津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“大学城”,也是现代大学城的理想模板。它围绕着着名的牛津大学发展起来,规模不大,骑自行车不用一小时就能穿城而过,但生活便利,各种设施一应俱全。学者和学生们大可安心住在这里,沉浸在学术的世界中不被俗务所扰。

牛津大学是全球顶尖的高等学府,也是整个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。它与牛津这座城市浑然一体:没有校门和围墙,连一块正式招牌也没有,城市街道就直接从校园穿过。牛津大学的38个学院,看上去就是一座座中世纪院落,分布在市区街道两侧。散布其间的,则是各种书店、酒吧、咖啡馆、剧院—受多雨天气影响,英国这些“室内文化”相当发达,它们也为牛津市染上了浓郁的人文气息。

牛津城坐落在泰晤士河边,这里地势低平,古时曾是一片浅滩。
牛津大学没有围墙,城市街道穿过校园,学院与城市建筑融为一体。

国王吵架,学术分家

在公元10、11世纪时,牛津还跟学术扯不上关系。当时,巴黎才是西欧无可争议的学术中心。巴黎圣母院管理的一所教会学校,从9世纪开始规模不断扩大,到12世纪初,已经成为学风自由、影响广泛的学术重地(后来发展为巴黎大学)。各地的优秀人才纷纷慕名前往巴黎,其中也包括来自英国的学者。
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