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龙时代的鳄鱼们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07期 作者: 江泓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今天热带河湖中的大鳄鱼,鳞甲厚重、眼神冷酷,总让人联想到中生代的恐龙。其实遥想当年,鳄类与恐龙可是争斗多年的老对手。在那个恐龙主宰地球的时代,鳄鱼家族的先辈们从未示弱。
距今7500万年前的北美东部,气候湿润,河湖遍布。这天早上,几只副栉龙来到湖边喝水,它们警惕地张望着附近灌丛里是否有食肉恐龙,却没留意水中的危险。突然平静的湖面迸发出水花,一条恐鳄冲出水面,宽阔的大嘴咬住了一条未成年副栉龙的身体。恐鳄毫不留意受害者的挣扎,用力把它拖入水中,而其他的副栉龙们已经跑得没影了……

三叠纪劳氏鳄:恐龙崛起绊脚石

恐龙诞生的三叠纪,是个“爬行动物大乱斗”的时期,千奇百怪的爬行动物你方唱罢我登场。其中一支名为“主龙类”,它们是恐龙、翼龙、鳄类和龟鳖类的共同祖先,渐渐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。不过主龙类里率先占据陆地食物链顶端的,并不是恐龙,而是另一个家族—“劳氏鳄类”。劳氏鳄类的外表很像鳄鱼,却有四条大长腿,可以在陆地上矫健行走。在三叠纪,全球陆地合并成一块“泛古陆”,劳氏鳄类就漫游在这块广袤的大陆上。

在恐龙壮大之前,劳氏鳄类是最大的陆地掠食者之一。比如化石发现于北美的波斯特鳄,从头到尾约有4米长、250~300公斤重。听起来不算大,但当时绝大部分恐龙的体重还不到它的十分之一!波斯特鳄的头骨长约半米多,上面有宽大的眼眶孔、深而长的鼻腔,显示它们的视力和嗅觉都很发达。它们口中的尖牙,颗颗向后弯曲并带有锯齿,如同一把把匕首,被咬上一口不死也得掉块肉。

在恐龙之前称霸的劳氏鳄类代表—波斯特鳄,模样像是鳄鱼和霸王龙的混合体。

与今天的鳄鱼相似,劳氏鳄类的背部也披着一层坚硬的鳞甲,身后拖着一条长尾巴。但它们的身躯更“方”,四肢的位置也比较特殊:不像鳄鱼、蜥蜴那样匍匐在身体两侧,而是直立于身体下方。这种构造能让它们站得高、跑得快,适合在陆地上捕捉猎物。不过,由于劳氏鳄类的前腿比后腿短得多,因此它们除了四足行走,可能有时还会像肉食恐龙一样用双足行走。

其实严格来说,劳氏鳄类与现代鳄鱼的亲缘关系比较远,说是“史前鳄鱼”有些勉强,但与恐龙相比,它们还是与鳄鱼更亲近。在三叠纪的大部分时间里,它们都对恐龙形成了实力压制,直到三叠纪末期的大灭绝中才从陆地统治者的宝座上迅速跌落,销声匿迹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