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闪石族与辉石族
地火生美玉,软硬皆生辉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06期 作者: 杨帅斌 

标签: 石头记   

生于炽热的岩浆,拥有耀眼的名字,却化身为温润淡雅的中国玉—辉石与角闪石,这两个拥有亿万年历史的矿物家族,在人类社会继续争奇斗艳。作为玉石的它们身价不菲,而作为岩石的它们,却始终低调绽放。
阳起石是角闪石族矿物之一,可由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—透闪石转变而来。阳起石的晶体常呈针状或毛发状,跟其他模样类似的矿物一起被统称为“石棉”。

中国玉,软硬两大派

不同于西方的宝石文化,古代中国人对玉石情有独钟。西方人眼中的宝石,多以光亮透明为美,主要是单一矿物的纯净晶体,并被加工成棱角分明的各种“立体几何”。而中国人看重的玉石,则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块,质地温润柔和,不透明或半透明,一般被加工成各种寓意吉祥的“雕塑”。

19世纪鸦片战争后,大量中国玉器被劫掠到欧洲。一般欧洲人只把它们当工艺品,但也有位名叫德穆尔的法国矿物学者,把这些玉器研究了一番。他根据矿物学上的莫氏硬度,把中国玉石分成了两大类:一类是和田玉等“软玉”,主要由角闪石族矿物组成,硬度约为6~6.5;另一类则是翡翠为代表的“硬玉”,主要由辉石族矿物组成,硬度约为6.5~7。由于玉石是多种矿物组成的混合物,所以哪怕是同属一类的两块玉石,成分也不完全相同,硬度也会有些微差异。直到今天,人们仍沿用德穆尔的分法,把玉石分成“软”“硬”两大派系。

造就玉石的“幕后英雄”角闪石和辉石,在矿物学上都属于硅酸盐矿物,跟前两期介绍的长石族、石英族矿物同为组成地壳岩石的主力。尽管成分、外观和质地都比较接近,但角闪石与辉石的细微差异,也赋予了软玉和硬玉不同的气质。

和田玉制成的佛像(图1)和翡翠制成的白菜(图2)。温润柔和的玉石,从外表已经看不出辉石和角闪石晶体的明艳。

 黝黑角闪石,洁白和田玉

在中国传统的“玉文化”中,软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,其中又以产自新疆昆仑山脉的和田玉最为受宠。从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,和田玉就流入中原地区,被视为玉中极品。和田玉的主要“原料”,则是角闪石族矿物中的透闪石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杨帅斌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