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性的土地
《荒野猎人》中的北美“西部”风情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05期 作者: 叶哲涵 

标签: 娱乐底片   

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《荒野猎人》,不仅让“小李子”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斩获奥斯卡小金人,更展现了19世纪北美中西部的绝美景色和风土人情。在当时,那里是真正的荒野,冒险家的乐园。
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《荒野猎人》,不仅让“小李子”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斩获奥斯卡小金人,更展现了19世纪北美中西部的绝美景色和风土人情。在当时,那里是真正的荒野,冒险家的乐园。

毛皮猎人,开疆拓土

在《荒野猎人》故事发生的1823年,牛仔、淘金者、铁路工人这些后来成为“美国西部”象征的职业还不存在。二十年前,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,从拿破仑手里购得了一块几乎未开发的法国殖民地—“路易斯安那”地区。这使合众国的领土一下子越过了密西西比河,将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收入囊中。

为了解这片当时泛称为“西部”的新领土,杰斐逊总统派遣刘易斯、克拉克两名军官带领一支探险队前往考察,一直走到了太平洋海岸。他们发现这片地区人烟稀少,却生活着大量的毛皮兽,其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是北美河狸—河狸毛皮是当时欧美上流社会的最爱,而欧亚河狸已因滥捕沦为濒危动物,货源紧缺。

19世纪初,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广阔土地,都被当时的美国人视为“西部”。《荒野猎人》的故事,就发生在今天美国的北达科他州、南达科他州一带。

消息传出,一批批富有冒险精神和发财欲望的猎人涌入西部荒野。他们或单干,或组队,或自己打猎,或从印第安人那里收购毛皮。随着猎人越来越多,沿着河流和谷地交通线,一座座贸易站、补给站建立起来,逐渐发展为村镇……在大批拖家带口的移民到来之前,这些散兵游勇的毛皮猎人(又称山民、边疆人),居然成了北美西部的第一批白人“开拓者”。《荒野猎人》的主角休·格拉斯,便是他们中的一员。

尽管滥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谈不上“尊重自然”,但山民们也称得上野外生存高手。他们身穿兽皮衣,脚套鹿皮鞋,随身带着干粮、咖啡、烟草和火石,而最重要的装备当然是一支来复枪。另一样必备品是匕首,不仅用来从猎物身上剥皮割肉,在近战中也是有力武器。每次深入荒野的任务往往要几个月,这期间可容不得半点闪失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叶哲涵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