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落石,遗世而群居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05期 作者: 杨帅斌 

标签: 自然地理   

云南西北的高山深谷之中,金沙江水湍急奔流,在本来就不宽的河道中,有几块巨石横亘其中,让水道变得更为逼仄。水中的巨石是地震时从山崖上坠落的,与普通的石头相比,地震落石带着特殊的印记,记录着曾经发生过的地动山摇。
云南虎跳峡

不圆也不方

如果你乘车前往往四川映秀镇,就会在道路两侧,以及路边河流中看到很多突兀的巨石。这些石头显得“前不着村、后不着店”,杂乱地散落一地。它们是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,从山上震落的。路边有的巨石上,还被人们刻写上“5·12映秀”等字样,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路牌。

普通的石头遭受风吹雨打,风化作用会磨平它们的棱角,而地震落石通常不圆也不方,形状不太规则。在地震时,石头沿着山体的节理开裂,刚刚崩落之初,还是有棱有角的。接下来它们从高处向下滚落,一路起伏翻滚,棱角必然遭受暴力打磨。但由于移动距离有限,被虐时间很短,这些棱角只磨掉了一部分,因此当地震落石尘埃落定时,形态通常介于“方”与“圆”之间。

图为台湾南投县,一次地震之后,山体震落的巨石阻塞了道路。

大块头跑得远

玉米地里屹立着两块独立巨石,好似巨人力士搬运过来的一般。它们离山有一段距离,普通的崩塌不会让它们滚这么远,是地震让它们搬的家。因为年代久远,这两块地震落石的“下半身”已经被田土埋没,头顶还长出绿色的“头冠”。
重庆黔江小南海地质公园里保存着古代地震的落石群—山坡上的巨石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,石头之间已经被绿色的植物覆盖。

因为自然风化和自身重力,普通的岩石也会从山坡、悬崖上自然掉落,形态与地震落石并无本质差别。那怎么区分它们呢?一是看块头,二是看它们与山体的距离。

地震落石的体量可以很大,有些甚至堪比楼房,这是它们有别于普通落石的一大特点。因为只有地震的巨大能量,才能使如此大的岩石、甚至整个山体轰然崩塌。自然崩落的石头与地震落石的量级往往差得很远。

责任编辑 / 刘莹 叶哲涵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