锁骨
脆弱的“传感棒”
标签: 生活百科

用来“锁”人的骨头
锁骨在哪儿?用手来感受下,从颈部往下,胸部往上,两个肩膀向里—那两根横亘着的骨头便是。它一端连接胸骨,一端连接肩胛骨,形状类似一个被拉长了的“S”。当然啦,胖的人可能摸着不太明显。

锁骨名字的由来还真跟“锁”有关。在盛行奴隶制的时代,为防止奴隶跑掉,除了给他们戴上枷锁镣铐,还有一种残忍的方法—用铁链或铁钩穿过胸肩之间的那两根骨头。在平时,这种刑具并不会妨碍四肢劳动,但如果奴隶不服从管教,轻微地拉扯铁链就会让人产生剧烈的疼痛感,被迫屈服。于是,这两根骨头就得名“锁骨”。
这种锁人的方式,在很多古典小说里,被演化成了困住武林高手和妖怪的办法—倒穿琵琶骨。琵琶骨是肩胛骨的俗名,这种刑罚钩穿的,其实是锁骨和肩胛骨之间的空隙。像《西游记》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时,就因被钩住了锁骨,不能再显神通而被抓住;金庸小说《连城诀》里的丁典,也曾受此刑罚差点武功尽失。

锁骨很细,又没有肌肉和软组织保护,受到冲击很容易骨折。

冲撞激烈的美式橄榄球,肩部的护甲很大程度就是为了保护锁骨。
上肢活动的中介
若从生理学上说,小小的锁骨虽不能活动,却对人体的上肢活动有很大影响。因为人的上臂骨骼与背面的肩胛骨相连,手臂的活动,又需要附着在正面胸骨上的肌肉同时参与驱动。而肩胛骨和胸骨相对孤立,必须靠一个“中介”才能让胸背两面的肌肉群协调统一,锁骨正是这样的中介。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