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好事,究竟为了啥?
动物的“利他行为”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03期 作者: 冉浩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学雷锋,做好事,在人类社会里面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。在动物世界里,乐于助人、为集体奉献的例子也不少。只不过,它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?高觉悟的背后,其实是自然力量在驱动。
身材瘦小的细尾獴很依赖群居生活,它们每天在地面上活动时,总有一只或几只给大家放哨。

站岗放哨,无奈之举?

非洲南部沙漠中的细尾獴(俗称猫鼬),每天在地面上觅食或晒太阳的时候,都会有一名“哨兵”担任警戒任务,察觉危险就用尖叫通知大家。但对这位哨兵来说,站岗不光影响自己找食吃,而且真要是飞下一只鹰,跑来一只鬣狗,它就是目标最明显的那一个,发报警信号也会影响宝贵的逃生时间。因此承担站岗放哨的细尾獴,一般都是等级较低的年轻个体。

在猕猴的群体中,也有不少被逼无奈的哨兵。在栖息时,猴王总是居于猴群的核心位置,地位较高的雌猴和幼猴环绕四周,而地位较低的雌猴、幼猴则会被挤到边缘位置,被迫承担警戒任务,猴群迁移时它们也要殿后。

然而也有自愿担任警戒的猴子,那就是游离在猴群边缘的一些雄猴。它们自愿呆在边缘地带,休息时固守领地,迁移时打前锋。不过它们也是有所求的—这些雄猴几乎都渴望着逆袭的机会,一边扞卫本猴群的利益,一边随时等待着向猴王发起挑战,从而把雌猴和领地纳入囊中。即便不能挑战猴王,它们也有机会趁着“天高皇帝远”,接触群体外围的雌猴,甚至拐走其他猴群的雌猴,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猴群。贵为“国宝”的川金丝猴,也经常有边缘雄猴去其他猴群里“拐妹子”。

冬季外出觅食的川金丝猴猴群。在猴群中,猴王“赢者通吃”,地位低的雄猴则要在角落里承担放哨、保卫等危险工作。

争当保姆,攒经验值

在许多种猴子的群体中,都有一些热心肠的雌猴,抢着照顾其他雌猴的幼崽。而对于这种“助人为乐”,幼崽的母亲却经常不太乐意……原来,这种“义务阿姨”表面上看是利他的,其实也有利己的动机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