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阳海
大海分两色
标签: 自然探奇

俯瞰台湾濂洞湾,这里的海水常年呈现黄、蓝两种颜色,被称为“阴阳海”。

濂洞溪上游的“黄金瀑布”,河水中的矿物质沉积,把河床染成了黄色。
海水分阴阳
“蔚蓝的大海”是人们的常识,但有些海域会同时出现不同颜色的海水。在台湾岛东北部,如果你沿着海边公路经过一处叫濂洞湾的海湾,就能见到一副奇特景象—海水呈现出金黄和蔚蓝两种颜色,黄色海水“侵入”到面积广大的蓝色海水中,两色海水的交界线不断变幻,但是黄色始终不被蓝色吞没,仿佛生命体一般,随时改变着形状。
这里被称为“阴阳海”,是台湾北部的一处有名的景点。黄色海水的来源是一条注入大海的河流—濂洞溪。也许你会第一时间想到,是不是濂洞溪带来了很多泥沙?实际上,濂洞溪的水流还算清澈,而且也非特别明显的黄色,河水是进入大海之后,才变得特别黄的。
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有人做了调查。阴阳海景观并非自古就有,它出现在几十年前。那时人们在濂洞溪上游的山区开发了金属矿山,矿区的废水直接排入濂洞溪的支流里,之后不久就出现了河口海域水色变黄的现象。难道美景居然是人为污染造成的?问题是,现在矿山已经停产近30年了,而阴阳海却并未消失。

矿物质“阴阳海”
冰岛一条河流形成的“阴阳海”景观。它的形成原理与台湾濂洞湾相同,也是河水中富含硫、铁元素所致。因地形不同,这里的黄色并没有连成片,而是给海岸镶了一条金边。
冰岛一条河流形成的“阴阳海”景观。它的形成原理与台湾濂洞湾相同,也是河水中富含硫、铁元素所致。因地形不同,这里的黄色并没有连成片,而是给海岸镶了一条金边。

矿物质“阴阳海”形成示意图
河水中的铁离子遇到海水后,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黄色的悬浊物,形成“阴阳海”。由于海水密度比河水大,悬浊物也主要分布在海水表层,海底的水并不黄。绘图/张瑜
河水中的铁离子遇到海水后,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黄色的悬浊物,形成“阴阳海”。由于海水密度比河水大,悬浊物也主要分布在海水表层,海底的水并不黄。绘图/张瑜
海滨化学课
经过勘察,人们最终揭晓了答案。原来矿山虽然已经停产,但是矿区依然堆积着大量废弃的矿石残渣,矿渣里含有大量铁、硫等元素。附近地区气候湿润,雨水流过矿渣,把其中的矿物质带入河流。
责任编辑 / 刘莹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