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型翼龙:白垩纪死亡之翼
标签: 动物世界



大翅膀,赛飞机
18世纪末的德意志,有位贵族酷爱收藏标本,还请了一位名叫科利尼的学者来管理藏品。1780年,附近的采石场送来了一具动物化石,它的脑袋很大,前腿特别细长,后腿却十分短小。科利尼翻遍书本也没找到类似的动物,只好发挥想象力,认为这个怪物生活在海里,用不成比例的四肢游泳。
1800年,法国古生物学大师乔治·居维叶收到了一封信,上面有科利尼当初描述的怪物化石图片和描述。居维叶研究后认为,它的四肢像蝙蝠一样连着薄膜,应该有飞行能力,并命名为“翼手龙”。从此人们知晓,在恐龙横行大地的时代,还有一类爬行动物飞上了天空。
又过了几十年,大洋对面的北美洲掀起了化石发掘热潮。着名古生物学家奥斯尼尔·马什组织学生们前往西部“寻宝”,很快在堪萨斯州的一条河谷中发现了大量化石。其中一些骨骼轻薄中空,显然属于翼龙。1876年,马什将其命名为“无齿翼龙”。它的双翅展开接近7米,不仅远超翼展1米的翼手龙,也远超现存的所有飞鸟。
无齿翼龙占据“最大飞行动物”的头衔将近一个世纪,直到1971年,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个学生在当地国家公园考察时,意外发现了一根翼龙指骨化石。后来他和老师一起发掘了更多化石,证实了这是一种大得吓人的翼龙,估计双翅展开足有15.5米!而当时美军研制中的F-16战斗机,翼展还不到10米。如此巨兽总得配个霸气的名字,于是他们根据阿兹特克神话中主管风雨的“羽蛇神”之名,为它取名为“风神翼龙”。风神翼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,见证了恐龙灭绝的最后时刻。只是后来的研究让它们的体型有所缩水,目前认为其翼展约有10~11米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