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间互助
超越物种的合作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6年第01期 作者: 冉浩 

标签: 动物世界   

小鸟帮鳄鱼剔牙,小鱼给巨鲨带路……动物界“种间互助”的故事,为我们提供了不少鸡汤素材。然而那些互相帮助的动物们,并没有什么道德觉悟,一个个暗地里可能都打着小九九呢……
在埃塞俄比亚山区,狮尾狒和努比亚羱羊经常一起活动。它们是吃草的竞争对手,但也“共享”对方的报警信号。

无意中合作,利人不损己

要说动物界常见的“合作联盟”,不得不提“共同预警”—鹿、羚羊等食草动物,吃草时经常与目光敏锐的鸟类、猴子呆在一起。当飞鸟或猴群中的哨兵看到猛兽时,会立即发出报警叫声,鹿和羚羊一听撒腿就跑。

但在这种“合作”中,帮忙报警的鸟和猴子,又得到了什么好处呢?实际上,鸟和猴子只是在给自己的同类报警,而食草动物也能听懂它们的报警信号而已。谁也没为对方付出什么,其中一方得了利,另一方也没吃亏。

鼠兔和鸟类的联盟,或许要公平些。高山草原和草甸上的鼠兔,自己会打洞做窝,也不介意雪雀、地鸦等鸟类在自己的洞穴蹭住,这就是古人说的“鸟鼠同穴”。鼠兔没专门给雀鸟挖洞,雀鸟也没专门为鼠兔报警,却各取所需,实现了双赢。不过有些鼠兔懒得自己打洞,会钻到鼢鼠家里当房客,就没法双赢了—鼠兔的个头比鼢鼠大,住在鼢鼠洞里乱挖乱建,往往导致整个洞穴坍塌。结果总是害得鼢鼠不停维修,最后不堪忍受弃巢而去……

红嘴牛椋鸟喜欢呆在非洲水牛等大型食草动物的背上,啄食它们身上的寄生虫和蚊蝇,但丝毫不顾食草动物疼不疼,甚至还吸它们的血。

表面哥俩好,暗中下黑脚

在动物世界,真正平等双赢、不坑队友的合作其实并不多。更多时候,是合作中的两个物种,都尽可能地追求一己之利,设法只占便宜不吃亏。

非洲草原上的红嘴牛椋鸟,总是站在水牛、斑马等食草动物的背上,啄食它们身上的寄生虫和皮屑,从中填饱肚子,算是完美的互利了吧?然而红嘴牛椋鸟绝非安分守己的小护士,它们在食草动物身上其实是一边吃虫,一边吸血!只要食草动物不把它们赶跑,它们就继续吸。被啄坏的伤口更易招引蚊蝇,又给它们增添了食物。甚至在筑巢的时候,红嘴牛椋鸟都不忘从食草动物身上“薅羊毛”回去铺窝……

类似的故事,也在海洋珊瑚礁里上演。号称“鱼医生”的隆头鱼,以其他鱼类身上的寄生虫、坏鳞烂肉为食,常有大鱼前来求护理。但这些道貌岸然的“医生”,最爱吃的不是寄生虫,而是“顾客”体表的黏液……幸好顾客们对此也有办法。如果某条隆头鱼“揩油”太过分,鱼顾客就会猛烈挣扎、摇晃身体,周围的其他鱼们便知道这个“医生”不靠谱,不来它这儿了。于是隆头鱼也学精了:如果附近有很多顾客在围观,它们就规规矩矩;如果身边只有一个顾客,就偷吃黏液……

两条裂唇鱼(体小者)在给黄边裸胸鳝清洁身体。裂唇鱼是最常见的一种隆头鱼,因为能当“医生”而很少被大鱼吃。但它们也会得寸进尺,吃大鱼体表正常分泌的黏液。
与海葵共生的拳击蟹,螯足退化得十分孱弱,依赖海葵的力量来获取食物、保护自己,共生的段位就比较高了。

共生很脆弱,可能变寄生

如果合作双方能长期保持互利,它们就会共同演化,关系越来越紧密,达到“共生”关系。

一些种类的蚂蚁爱吃“蜜露”,就和能分泌“蜜露”的蚜虫、粉蚧等昆虫结成了共生关系。所谓蜜露,说白了就是这些昆虫的便便,里面富含糖、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蚂蚁所需的营养。于是蚂蚁就像牧民保护奶牛一样,会派“巡逻队”保护这些蚜虫、粉蚧,甚至冬天把它们搬到自己的巢穴里。这样一来,蚂蚁获得了食物,这些昆虫则获得了安全。而从演化的角度看,其实是蚜虫付出更多!好几种被蚂蚁“豢养”的蚜虫,都演化出了一些适合蚂蚁的生理特征。比如一些蚜虫的肛门处有毛,可以形成更大滴的“蜜露”,被蚂蚁搬运时也会本能地收缩身体。

更着名的共生例子,就是与海葵形影不离的小丑鱼、寄居蟹和拳击蟹了。小丑鱼藏身在大型海葵的有毒触手中,被它们引来的捕食者往往成了海葵的美餐。寄居蟹、拳击蟹则分别把小型海葵放在偷来的螺壳“房子”上,或是自己孱弱的螯肢上,从而有了强力的贴身保镖;无法自己移动的海葵,也有了到处觅食的免费船票。

但如果共生中的一方比较强势,总能多占便宜,那可能就会转向一边倒的“寄生”关系了。有一类名叫隐鱼的细长鱼类,会从肛门钻入海参的肠道内,在里面长期居住,却不给海参任何回报。这也罢了,在食物缺乏时,隐鱼甚至会吞吃海参的内脏!不过倒霉的海参也有自保手段:它们的内脏可以再生,遇到危险时还会施放“去脏术”—把部分肠道抛出体外,吸引捕食者的注意力。至于躲在里面的隐鱼能不能活,海参就不管喽!

“放牧”蚜虫的日本弓背蚁
小鸟给鳄鱼剔牙?查无实据
传说在非洲,有一种“牙签鸟”跟庞大的尼罗鳄结成了好伙伴:它们飞到鳄鱼的大嘴里,给鳄鱼清理牙齿缝中的碎肉、寄生虫,鳄鱼也不伤害它们……这种说法早在古希腊那会儿就有,如今仍然出现在许多科普读物里。然而几十年来,没有哪个动物学家观察到这回事,也没有哪个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拍下过确凿的照片!
实际上,鳄鱼的牙齿排列稀疏,并且经常受到流水冲刷,齿缝里应该存不下什么残渣。对于沙滩上的鸟儿,鳄鱼一般懒得去抓(反正也抓不住),任由它们在身边活动,或许也偶尔会有胆大的鸟儿去啄食鳄鱼嘴边的肉渣、水蛭。但是经常给鳄鱼当“牙医”的鸟,目前来看是不存在的。
小鱼给鲨鱼带路?蹭饭而已
传说在海里,有一种“向导鱼”跟凶猛的大鲨鱼结成了好伙伴:它们总是游荡在鲨鱼的嘴边,给视力不佳的鲨鱼带路,吞吃鲨鱼吃剩的残渣,鲨鱼也不伤害它们……实际上,在鲨鱼身边确实经常围绕着一些小鱼,但它们和鲨鱼之间,并非“狼狈为奸”的共生关系。
鲨鱼确实眼神不好,但嗅觉极为敏锐,还能感知猎物产生的水流和生物电,根本用不着“向导”。因此游在鲨鱼身边的小鱼,主要还是为自己蹭饭、求保护,顶多帮它清理一下体表寄生虫。这只能算很松散的联盟,鲨鱼得到的好处很少。
最典型的“向导鱼”大名舟,它们总是给鲨鱼做跟班,一直跟到老。实际上,它们追随的“老大”不光有捕食性的鲨鱼,也包括那些滤食浮游生物的鲨鱼,以及吃海藻的海龟,甚至大型水母!舟属于鲹科,这个科里的很多种类也会在小时候追随鲨鱼,成年后才跟同类一起结群畅游。

共生、共栖与寄生

生物学上的“共生”,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,长期生活在一起。它们之间也许会有意无意地合作,对彼此都有好处,也就是“互利共生”;也可能只是各过各的,谁也不吃亏,称为“共栖”。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一方从中获利,另一方却只能受害,发展到极端就是“寄生”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