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削刀具
利刃削外皮
标签: 生活百科

刮削器

鐁
从“刮削器”到“”
早在300多万年前,人类学会了利用石头来制造工具。一种是用来砍断动物躯体、砸开坚硬果实的,称为“砍砸器”,另一种则用来刮净骨头上的肉、除去树枝上的树皮,称为“刮削器”。
刮削器使用时虽是横向发力,但它与作用物体之间,需要有个“倾斜角”,才能实现刮削。大约在新石器时代,随着人类的制造手艺愈发精湛,刮削器也被打磨得更精细,而且两个边缘都磨出了刃,在配上木制手柄后,人们称之为“鐁”。
“刨”的削平秘笈
到了青铜、铁器时代,金属打造的“鐁”已是人们刮削时最趁手的工具。只不过,此时鐁的用途,更多是用来“削平”,比如把一根树干刮削成圆滑的柱子,这极为有用,鐁也成为每个工匠的必备工具。
不过,鐁刮削的优势,在木质纤维较软的木材上才会显出来,但遇到榉木、橡木等硬木,刮削起来就经常“卡壳”,非但难以把木材弄平整,还会留下一个个小坑。所以唐代之后,鐁渐渐不再是木匠标配,因为人们又发明出了适合硬木的刮削器具—“刨”,也就是民间俗称的“刨子”。
责任编辑 / 郭亦城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