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莎夫人
定格时间的蜡像师
标签: 博物广知

在英国伦敦闹市区的马里波恩路上,有个天天门庭若市的展览馆,入口处站着一位瘦小的老太太,微笑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—这个姿势,她已经保持了173年。这间展览馆有个脍炙人口的名字:杜莎夫人蜡像馆。而那位迎门老太,正是1842年杜莎夫人以自己为模型,亲手制作的蜡像。
医生改行塑蜡像
1761年秋,“七年战争”的战火还在欧洲大陆继续燃烧,一名普通的法国士兵在战场上失去了生命。两个月后,在法国东北的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,他的遗腹子降生了。女婴的名字是玛丽·格劳舒兹,但后来全世界只记得她叫“杜莎夫人”。

杜莎夫人出生于法国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,该市历史上的中心区是一个大沙洲,被伊尔河的两条支流环绕,旧称“小法兰西”,沿河分布着众多历史悠久的半木结构房屋,如今整个中心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玛丽的母亲带着她辗转谋生,最终来到邻国瑞士的首都伯尔尼,在医生菲利普·科特斯家中,谋到一份管家的工作。
科特斯医生为了方便立体地展示骨骼、人体解剖结构,练就了一手蜡塑人体模具的技术,有闲情逸致时,也会用这技术来做一些人物塑像。没想到他的蜡塑作品实在太好,包括法国的孔蒂亲王在内,一大批欧洲社会名流都对其推崇备至,不断有人劝说他放弃本行,专心去搞蜡塑艺术。
责任编辑 / 林语尘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