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家
汉字的造型师
标签: 文化文明

“书圣”王羲之的名作《兰亭序》(唐代冯承素摹本)。
小篆名家:斯翁之后,直至阳冰
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汉字造型师,就是我们熟悉的李斯先生。
李斯是秦朝统一文字最大的功臣。他带领“书同文团队”,以秦国文字为基础,参考吸纳了庞杂的六国文字,创出小篆,然后用这种新字体写了《仓颉篇》(李斯书)、《爰历篇》(赵高书)、《博学篇》(胡毋敬书),这三篇文字便是小篆的字形标准。

秦朝李斯的篆书作品因年代久远,仅存一鳞半爪。图为《泰山刻石》现存的部分,只剩下“斯臣去疾”“昧死(残)”“臣请”“矣臣”九个半字,但从中依然可以窥见“小篆标杆”的风貌。
李斯还负责在秦朝皇帝巡游各地时,撰写刻石记功的文章。《琅琊刻石》、《泰山刻石》、《峄山刻石》等都出自他手。南朝曾有人写了一份《古今书评》,对包括钟繇、王羲之在内的众位书法家进行点评,唯独对李斯,作者表示无话可说,只道是“世为冠盖,不易施平(同‘评’)”——其贡献冠绝古今,已经难以用语言来评论了。
汉魏之后,隶、草、行、楷相继兴起,篆书渐趋没落,有名的书法家也十分罕见。直到唐代,才又出现了一位名叫李阳冰的人物,复兴了篆书。李阳冰是“诗仙”李白的族叔,叔侄都是人中龙凤,彼此十分看重,李白临终前,便是将诗稿托付给他,才得以流传后世。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