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分越累的果实分类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11期 作者: 彭鹏 

标签: 自然探奇   

果子如何分类?简单啊,两大类:能吃的和不能吃的。但在植物学家的世界里,按照花与果实的结构,可以把果子分为三大类:单果、聚合果、聚花果。若是按照果实成熟时果皮的性质,则可以分为两大类——肉果和干果。肉果再分几类,干果再分几类,类下还有小类,有时还有特殊类……总之真是越分越累。植物学家吃饱了吗?何苦如此自虐?其实这也是为形势所迫——具有相似果实的植物,经常亲缘关系很近,无论从植物分类还是从物种演化方面,都是重要的切入点。况且,就算是剥水果、切水果的时候,能够知道它们的类型和大致结构,也会方便很多哟。

果皮?果肉?

如果给你一颗桃子……撕下“果皮”,啃肥美多汁的“果肉”,这是最标准的吃法吧?然而错了,你吃的是果皮。你反驳说,我真的剥皮了!然而你吃的还是果皮,肥美多汁的果皮。因为在植物学的标准语言中,“果皮”、“果肉”的概念,与生活中的小常识也许并不相同。

通常有果子的植物都是“被子植物”,是各种植物里很高等的一大类群了。对于被子植物而言,花中的胚珠会变为种子,而包裹在胚珠之外的,就是所谓的“子房”—属于种子的房子。当花儿授粉后,胚珠发育长大,变成种子。此时,子房外侧的“子房壁”也随之长大,或者变得坚硬,或者变得肥厚多汁。植物学家把果实中由子房壁发育而来、包裹在种子外面的结构都叫做“果皮”。统统叫做果皮,俗称的“果肉”大多数都是指的果皮!

一颗果子经常有两层或者三层“果皮”,从内到外分别称为“内果皮”、“中果皮”和“外果皮”。果皮形态各式各样,有些薄而柔韧,比如葡萄皮,有些甜美柔软,比如杏肉,有些疏松多孔,比如椰棕,有些坚硬,比如桃核壳。无论看起来像不像“皮”,在植物学上,都是以“果皮”来统一称呼的。

果皮最重要的作用,归根结底还是保护种子,硬邦邦的果皮可以保护,酸涩甚至有毒的果皮也可以保护,肥厚多汁的果皮呢?毛毛虫落在果子上,啃了半天“果肉”,吃饱了也就走了,不至于伤害到种子。另外,协助种子传播也是果皮的重要功能,有的果皮可以把种子弹射出去,有的可以作为救生衣随水漂流,那些美味的果子,则是靠果皮来吸引食客。无论鸟兽还是人类,吃果子,拉种子(或者拉出果核),都是植物们喜闻乐见的结果。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