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林废都
吴哥窟废弃之谜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10期 作者: 张彤彤 

标签: 文化文明   

屹立在柬埔寨丛林中的吴哥窟,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。然而这座壮观的建筑群,早在数百年前就已沦为废墟,差点被世人遗忘。建造了吴哥窟的古代高棉人,为何会把它抛弃了呢,是天灾还是人祸?

辉煌文明 湮没雨林

1861年初,法国博物学家亨利·穆奥在东南亚雨林里苦苦跋涉,搜寻未知物种。不知不觉间,他看到满目的树木和藤蔓之间,竟矗立着一堆堆断壁残垣!穆奥意外发现的,正是古代高棉文明的遗迹—吴哥窟。

后人称穆奥是“吴哥窟的发现者”,但其实在吴哥窟遗迹附近,一直有当地人居住,19世纪之前也曾有欧洲传教士到过那里。并且早在吴哥窟“风华正茂”的年代,就有外国人留下了文献记录:公元1295年,元代中国向高棉派遣使团,一名叫周达观的官员回国后将见闻写成了《真腊风土记》一书。

“真腊”是中国对高棉的古称,周达观造访的时候,正是高棉文明的鼎盛期。他笔下的真腊国,有一座遍布庙宇和宫殿的宏伟都城,城外还有一座精雕细琢的巨型陵墓。这座都城就是王国首都吴哥城,至于陵墓就是吴哥窟了。高棉人的这个王国,也因首都而被称为“吴哥王国”。周达观还说,该国气候湿润,土地肥沃,一年能收获三四茬水稻……

吴哥窟被废弃后,树木、藤蔓逐渐在废墟上发芽生长,遮蔽了人工的痕迹。但其实这里的气候并非一直如此湿润,也曾有过长达数十年的旱灾。

扩张太盛 终遭反噬

高棉人是今天柬埔寨人的祖先,从公元9世纪到15世纪,他们建立的吴哥王国称霸东南亚。自从吴哥窟被重新“发现”以来,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,高棉文明是因为战争而衰落的。
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