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头鱼
面凶身软 浪得虚名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10期 作者: 嘉楠 唐志远 

标签: 古史传说   

龙头鱼本是东南沿海不上台面的“杂鱼”,但近年来却越来越受到重视,这是为什么?长着“龙头”的鱼,在海中又是怎样的凶狠角色?

柔滑无鳞,嫩似豆腐

“龙头鱼,产闽海。巨口无鳞而白色,只一脊骨,肉柔嫩多水。”《海错图》中这两句,可谓言简意赅,说出了龙头鱼的全部特点。这是东海和南海常见的一种小鱼,经常身形狼狈地出现在海鲜摊位上。

『海错图』是清朝康熙年间,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。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。时代所限,书中记述时有夸张,但妙趣横生,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。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。

之所以狼狈,是因为它的身体太柔嫩了。表皮上的鳞少得可以忽略不计,肉质含水量很大,鳍又特别薄,所以被捞起时,很容易被别的鱼划得伤痕累累。凡是这种肉质极嫩的海物,古人一般会认为是“水沫凝成”的生物。所以《海错图》中记载,龙头鱼也叫“水淀(diàn)”,“淀”通“淀”,意为此鱼就像水沫沉淀而成。

龙头鱼身体柔嫩多水,好似豆腐。

其实,龙头鱼还有多种俗称,都直指它柔若无骨的特性。广东饶平直接用称呼水母的名词“(zhà)鱼”称呼它,广州人则叫它“狗吐鱼”,据说是因为此鱼几乎无骨,被爱吃骨头的狗所嫌弃,即使吃了也要吐出来。还有人叫它“鼻涕鱼”、“豆腐鱼”,则更为直白了。

龙头巨口,嗜食同类

可是,这样柔弱的鱼,偏偏长了个极凶恶的脑袋:整个大嘴占了脸的绝大部分,里面密布着锋利的牙,闪着凶光的小眼睛长在鼻尖上,一副“敢挡我者必吃之”的样子。不错,龙头鱼确实是海中的小恶霸,有研究者剖开584条龙头鱼的肚子,发现了48种动物,有幼体的银鲳、六指马鲅、小黄鱼,还有各种虾、乌贼,这都是人类眼中上等的海鲜,挺会吃的嘛!

责任编辑 / 张辰亮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