巨龙类
恐龙体重冠军
标签: 古史传说

距今9400万年前的南美洲,开阔的地面上隆隆作响,一群硕大无朋的阿根廷龙出现在地平线上。它们属于蜥脚类恐龙中的巨龙类,几乎每头都超过30米长,身旁一片小松树还没它们的肩膀高。这些阿根廷龙挪动着柱子一般的四肢缓缓行进,数十吨的体重在它们身后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的脚印。
白垩纪的“泰坦巨龙”
从侏罗纪到白垩纪,地壳运动导致的全球气候、环境巨变,让恐龙家族经历了一次大换血。曾漫游于各大洲的巨型蜥脚类纷纷衰落,甚至销声匿迹。但是这个家族的血脉并未因此断绝,一群名叫巨龙类的蜥脚类恐龙异军突起。
巨龙类又称泰坦巨龙类、泰坦龙类,其名字来自这个家族中的“模式属”——发现于印度的“巨龙”。巨龙以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族命名,这个神族都是身形巨大、力大无比的巨人,后来被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族推翻。其实在印度发现的巨龙化石,个头倒不是特别大,只有十几米长,不过它还有一票体长超过30米、体重超过50吨的大块头“表兄弟”,因此巨龙一名仍然非常贴切。
巨龙类生活在晚白垩世,包括多种史上最大的恐龙,在身体特征、牙齿形态等方面都明显不同于侏罗纪的梁龙类和腕龙类。只是在一些古生物学家眼里,巨龙类更像是一个“分类垃圾桶”,放在里面的蜥脚类恐龙超过50个属。其中不少都是化石不足难以分类,只因为年代合适就暂且放进去的……因此巨龙类这个概念,目前仍有一定争议。

白垩纪的蜥脚类体型不亚于侏罗纪前辈,比如阿根廷龙的南美“老乡”巨酋龙,体长可达38米。

2014年,在阿根廷又发现了一种巨龙类恐龙的化石,很可能比阿根廷龙体型更大,光是大腿骨的长度就超过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。
没有最大,只有更大
在距今1亿年前~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,巨龙类广泛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各个大陆。直到最近20多年,古生物学家才意识到,它们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