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物的伤口
解理面、断口和裂理
标签: 石头记

菱锌矿破裂时的断口,呈参差状或贝壳状。
越爱受伤,伤口越“帅”
在前几期“石头记”里我们说过,自然界的矿物晶体,都有个“边沿”。这个边沿的产生,要么是晶体形成时受条件所限,只能发育成这么大;另一种情况,则是矿物晶体形成后,由于岩层运动、外力打击等原因而“受伤”破裂。受伤的“伤口”在矿物学上称为“破裂面”,由于各种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同,破裂面的样子也有所差异,可以作为矿物鉴定时的依据。
一般而言,如果某种矿物的晶体,在有些方向上比较脆弱、容易“受伤”,破裂面通常就沿着脆弱的方向裂开,并且表面平整光滑,这种破裂面的性质被称为“解理”。而晶体结构没有明显弱点、较难破裂的矿物,破裂面的方向也没有规律,表面粗糙不平,称为“断口”。

萤石光泽明亮却容易碎裂,就是因为晶体结构脆弱。萤石的破裂面不仅平整光滑,还能发出虹彩般的荧光。
还有一种特殊情况,就是矿物晶体不沿着自身结构的弱点裂开,而是沿着双晶的交汇面,或者所含杂质造成的薄弱方向裂开,这种破裂特性称为矿物的“裂理”。

方解石3个方向的解理,分别和每个面的边平行,所以裂开后还是一个个的小“菱面体”。

长石在纵、横两个方向上的破裂面,都能形成比较光滑的解理。作为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家族,长石的英文名“Feldspar”就来自它们容易破裂、呈现解理的特性。

石墨只有一个方向的解理,因此它们破开的时候,总是一层层、一片片的。
解理:破裂也要有型
解理给人的感觉,有点像切豆腐:在某个方向的外力打击下,矿物晶体如同案板上的豆腐一样,被齐刷刷切成两块,破裂面也非常平整。这个平整的破裂面,就被称为解理面。
责任编辑 / 董子凡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