漆树
毒木溢白乳 涂物值千金
标签: 草木庄园


漆树,古名桼,又名柒树,产于我国华北、西北及其以南地区,生于山间林中。漆树为乔木,高可达20米,树皮灰白色;奇数羽状复叶,小叶4~6对;花小,黄绿色,聚集为圆锥花序;果实椭圆形。漆树树干切割,可取生漆,经处理后可涂于建筑物、家具、电子元件、电线等,木材亦可用于建筑。
两代秦王治国方
秦二世胡亥竟然下令,要用漆将国都咸阳的城墙彻底刷上一遍!初登帝位,秦二世想要通过漆城墙来召告天下。为着漆城墙一事,歌舞艺人优旃用开玩笑的方式劝诫道:“此法甚好,纵使君上不提,我也要建议如此!虽然漆城墙会令百姓愁苦不堪,但若是全部漆好,敌人攻城,就无法爬上来了。”继而优旃话锋一转:“只不过涂漆容易,难的是找一个足够大的房子,将漆好的城墙放在里头,等待阴干。”—彼时制作漆器,须待阴干方可谓完工。秦二世听罢,也只得笑笑,打消了漆城墙的念头。
自上古时起,漆器就是贵重而神圣之物。距秦二世登基四百余年之前,秦穆公也专门与臣子就漆器与治国,进行过一番议论。贤臣由余进言道:“恭俭得国,骄奢失国。古时尧帝所用器皿,无非瓦盆瓦罐,却受天下拥戴。舜帝大造漆器,用作出入仪仗,诸侯多有怨言,不肯臣服者共十三位。到了大禹,非但器皿要漆其外,而且要以朱红色涂其内,于是多达三十二路诸侯均不肯臣服。”—秦穆公对此“俭奢之论”深以为然。实则自舜帝开始,用漆器作为仪仗和礼器,已成为历代君王默守的规章。制作漆器所用的漆树,也一度被视作帝王独占之物,皇家所属的山林苗圃之中,才可大肆栽种。



自古大才入漆园
漆树树干切割后,裂口流出的乳白色液体,即是漆液,遇空气渐变为紫褐色,直至完全化作黑色。漆树得名,亦是由漆液而来—漆树古名为“桼”,读音与“漆”相同,桼字象形,为树木流出液体之状。漆树又有别名称作“柒树”,“柒”字也由切割树木流淌乳汁之态,象形而来。收集的乳白色漆液称作生漆,尚不可用于制作漆器,须待日晒脱水,颜色彻底转黑变为熟漆,再加桐油等物调和,才可用于涂制。竹木等器物涂漆之后,非但光泽亮丽,而且防虫耐久,所以古时一度也将漆器看得颇为精贵。
管理漆树园的官吏也有专门的称谓,唤作“漆园吏”,相传庄子在隐遁前曾经担任过这一职位。南宋朱熹《漆园》诗曰:“旧闻南华仙,作吏漆园里。应悟见割忧,嗒然空隐几。”朱熹以为,庄子(即南华仙)见人割树取漆,有所领悟,方才决意飘然隐去。后来文人因庄子故事,以“漆园吏”指代大材小用的不得志者,或用漆树、漆园,来寄托自身隐居山林、不问俗务的志向。
责任编辑 / 王辰
版权声明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