贝壳收藏
四海宝“贝”,欢聚一堂


文章出自:博物 2015年第08期 作者: 尉鹏 

标签: 酷玩意儿   

曾经以采集为生的人类,似乎天生就有收集自然事物的癖好:从岩石、矿物到花卉、昆虫……将占有和炫耀的原始本能,升级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!在为数众多的自然收藏品当中,有一类格外引人注目,那就是贝壳。

看热闹,更看门道:贝壳收藏的兴起

早在数万年前的史前时代,人们就把贝壳串起来戴在身上,当做装饰品。几千年前,许多地区的人们还拿贝壳充当货币,用它们来交易物品。然而后来随着黄金白银、珠玉宝石的兴起,贝壳的地位就没那么高了。

贝壳重新成为珍宝,要归功于15世纪以来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、以及地理大发现。这股合二为一的历史潮流,点燃了当时欧洲人对未知世界的热情,收藏生物标本也成了“上流生活方式”。来自远方的漂亮贝壳,被视为造物主的精美作品,备受贵族和富商们的喜爱。有些收藏家甚至派人四处搜罗、重金购买罕见的贝壳品种,摆在家里高调炫耀。

在科学之风的影响下,贝壳收藏家们渐渐不满足于观赏贝壳,还把它们当做生物对待,琢磨怎么给千姿百态的贝壳类动物分门别类,理出个头绪来。18世纪,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提出了给生物物种命名的“双名法”,这套方法一直沿用至今,同时也在贝壳收藏与贝类研究之间搭上了线,把研究贝壳变成了一门学问。

原本局限于上流阶层的贝壳收藏,也随着社会变革越发接地气。19世纪以来,西方各国纷纷出现了“贝壳俱乐部”,来自不同身份、不同阶层的贝壳爱好者们可以一起交流。现如今,贝壳收藏与观鸟、养鱼、养花一样是自然爱好者中的“名门大派”,许多中国人也加入了“贝友”一族。

责任编辑 / 刘莹 董子凡 

版权声明

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。违反上述声明的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
要评论?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,您也可以快捷登录: